2019年8月30日 星期五

讀《尚書》的《皋陶謨》(IV)


讀《尚書》的《皋陶謨》(IV)

............

皋陶接著提到,為政的正確方式乃是要“知人善任”,而為政的目的是要使百姓都能安居樂業。禹表示說:『對啊!但要這樣作連堯帝和舜帝都覺得不容易。若真要能認識一個人,必須要有知曉的智慧,而有了知曉的智慧就能為才是用。一個真正的人才能夠使人民體念他的恩德,大家也就會一起支持他。我們如果有這樣的人去處理國政,就不需要當心驩兜的作亂,不必將苗族遷徙到邊遠的地方去,也不用害怕那些趨承阿諛的諂佞小人來混亂國政了。』

禹的這番說辭似乎說明堯帝和舜帝都對驩兜和苗族的作亂束手無策,而必須將之遷徙到遠處。這兩位君王的德行看來似乎還沒有達到皋陶所說的境界。在這裡我們體會到一點人性的限制。古人作興把堯舜說的是德行無比超高的聖人,但事實上人的個性永遠是衝突複雜的,地上應該不存在一個德行高超毫無缺點限制的聖人,這樣的人應該只是一個美化的憧憬,而不是真正的存在。當我們對於作為一個人有這麼樣的理想時,說明在我們的意識裏,是有這樣的期盼,但事實上不可能達到。當我們捧讀歷史時,也必須穿越這些理想化的意識,而尋求如何真實地去建構一位歷史人物的圖像,關於這一點,在現今的年代,要比古時候作得更好。也許我們今天更能夠真實地面對我們的所是,這是經過了千百年來的經歷和訓練才有的意識,身為現代人,我們應該珍惜這個。

皋陶在他的談話裡,將人的行為歸納出有九種的美德(九德),分別是:1.寬大而能敬謹(寬而栗)2.柔和而要能自立(柔而立)3.敬謹而要能嚴肅(愿而恭)4.有治才還要能謹慎從事(亂而靜)5.溫馴而要能勇敢(擾而毅)6.正直而要能溫和(直而溫)7.簡單而要能守分際(簡而廉)8.剛強而要能充實(剛而塞)9.彊勇而要好義(彊而義)

這九種美德看來剛柔並濟,一面有鋼鐵般不動搖的意志,另一面也有像柔水般平和的情感。這是老祖宗智慧的綜合發表,看來確是一般人不容易達到之聖人的品項,,或者說世上根本沒有這樣的人存在過。不過我們卻得欣賞在距離今天四、五千年前,就有著這般豐富的詞彙來描述一個人正面健康的德行,確是令人驚訝。也許要描述一個人之負面品項的用詞要更豐富得多,但在三個人的談話中,顯然他們重視的是人的美德,這當然是為著經世治國的理想而有的討論。我不知道今天在檯面上服務國家百姓的政客們聚集在一起時,是否會有類似的討論?實在叫人懷疑!

............待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