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7日 星期二

讀《尚書》的《皋陶謨》(II)


讀《尚書》的《皋陶謨》(II)

探究歷史,就是這麼回事。一面說來所有的紀錄應該都有個事件的發生,而這個事件發生的前因後果,是許多事件發生過後的結果。當人用筆記錄這些素材之時,免不了會刪枝去節,把一些作者認為不重要的東西遺漏了。事實上,刪掉的東西要比紀錄下來的東西多的多。因此,我們頂多看見歷史座標上的一個點,而不是全部的事實。另外我們不能忘記,當作者紀錄這些歷史時,雖然有個事實在手,但因作者本身的時代和環境,他所記載下來的文字,一定會受到主客觀因素的影響,而使呈現在文字上的歷史脈絡,受到許多影響。所以讀歷史,有點像觀察時空座標裏經過折射和反射過來的光線,需要一點思考和領會。更何況有些所謂的歷史,是刻意偽造的,我們讀歷史時,需要有顆智慧的心。

不能說荀子、韓非子這麼說,我們就得全盤接受。想一想他們的年代距離堯舜已有兩千年之久,即便有歷史素材存留下來,記載這些事的文字和書頁,肯定不是今天的字和紙張,而或許是比甲骨文更為古老的文字,使用比龜殼牛骨更為原始的記載工具。這些原始的文字和工具,如何詳細地紀載充滿計謀和情節的歷史故事,實在令人懷疑。當然,孔子編纂《尚書》時,他所面對的也是同樣的狀況,因此,如果我們要能客觀地探討這些歷史時,就不能太講究這些非常有趣又有爭議的情節,而只能專注於一些歷史意識的問題來探討。歷史意識說來較為抽象,但確實存在,要不然就不會成為華夏文明中重要正面的思想傳承。

歷史素材中也充滿了負面的內涵,有戰爭、暴力、屠殺、說謊、篡位、亂倫、病態的社會現象等可以鋪陳,但是人的心裏,總不會希望一直停留在這種負面的光景中出不來。我們在良心上都能承認,無論我們曾經多麼負面,卻總懷著一顆正面的心,一個想提升、想向善的心思,永遠在這顆心裏。因此,讀《尚書》裏的《皋陶謨》,就得從一個“德”字開始。“德”是眼直,正而不邪,心敞懷之而得,用以敬天敬地經世治國矣。也就是一般所說的“道德”。

聖經上說,人裏面有一個神所創造的靈 (撒迦利亞書十二:1) 。根據我的理解和體會,就是因著人之靈(human spirit)的存在,我們才有向上提升的盼望。人在頭腦裏的反應顯出聰明來,但智慧和意識的作用,完全是人靈裏面的故事。我在文章裡所提到的意識(consciousness),是出於內在的“良心”(conscience)。根據聖經上的文字看來,良心又是人靈裏的一個功用。在還未信主之前,這功用很微弱,信主之後,人的靈被神的靈居住並充滿,就加強並顯露出來。自古以來有關善惡的討論,可以在聖經裏得到一個很好的說法。而道德意識的存在,完全是出於人裏面的靈。因此,《皋陶謨》這篇文章充滿了一種智慧的討論,顯出一些人性的光輝。……【這一段的文字,是寫給信了主的弟兄姐妹們寫的,未信主的朋友也歡迎參考。】

............待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