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5日 星期四

《讀尚書認甲骨文》(VII)


《讀尚書認甲骨文》(VII)

............

另外唐魏徵所寫之《隋書.經籍志》提到東晉時豫章內史梅賾,曾獻上一本據稱是孔安國所傳之《古文尚書》五十八篇。這個版本的《古文尚書》,比伏生的《今文尚書》多出二十五篇。經過宋朝學者閰若璩的考證確認這多出來的二十五篇,是出於後人之偽造,所以今天我們確認的《尚書》讀本,仍是漢成帝時伏生所傳下來的二十九篇《今文尚書》。

經過這一番說明,我們領會今天的《今文尚書》,是一份曾在歷史上經歷許多曲折過程,好不容易地被保留下來的珍貴文獻。打開這本書,就能直窺先人打造華夏文明社會之時的一種歷史意識,也把我們帶進數千年來一直傳承不歇的經營智慧。

《今文尚書》裏的文字,顯得比孔子所傳下來的《論語》難懂。可以說是文言文中的文言文。也許孔子當時在編纂這書的時候,裡面的文字就已經是屬於一種更為古老的符號了。遠古時期紀錄文字的工具不那麼發達,因此一筆一畫費時,要能忠實有效的紀錄文章內容,必得簡明扼要。尤其有時一個字代表了許多的意思,讀者必須先看懂上下文的內容,才能真正的掌握其意,這原是一個有難度的挑戰。歷史上不乏一些學者,耗時費力傾其所學來理解這些內容,在這些學者中,孔子應該是一位開拓的先鋒,他首先將其整理成教材,授之於門徒,我們才有機會能接觸這本華夏文明初露曙光時的珍貴文獻。今天我們有了學者們對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的研究,對於這些內容的掌握,更能貼近起初的意涵,而這也是吳璵老師在四十多年前出版了這本書的價值。

《今文尚書》可被分成三卷:1. 虞夏書,2. 商書,和3. 周書。一共有廿九篇。吳老師將盤庚分為上中下三篇。整本書除了原來的文字都寫成正楷,加上標點符號和清楚的註解,省去了許多翻閱原文字意和出處的時間。另外書中的白話文清楚易懂,更是我們廿一世紀的學子初次閱讀時所獲得的寶貴幫助。

............待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