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1日 星期四

《讀尚書認甲骨文》(III)


《讀尚書認甲骨文》(III)

.......

跟據合理的推測,《尚書》裏的文章,應該是成文於甲骨文之後,而且是在西周春秋之期,但是其原始内容則更該是遠在這之前。當孔子於二千七百年前以大篆的字體開始編纂之時,就已經有了原始記憶的内容,堯舜禹湯應該是真實的歷史人物,禪讓傳位,大禹治水,臯陶大理正法都是事實,只不過把許多儒家的理念,放進了堯舜禹湯等人的口中,為著增加內容價值而已。吳老師在書中的《尚書略說》一文中即提及:「然而二十八篇今文尚書中,尚有著成於孔子之後者,若堯典、臯陶謨、湯誓等篇,已充分運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學說,及弔民伐罪之大義,純為儒家思想下之產物。以此驗之,則尚書者,乃初編集於孔子,其後儒家者流又有所增益也。」(老師書第2)

不過即便如此,我們若細細體會這些編纂過的內容,也不得不嘆服古人的智慧。那肯定不是一個頭腦簡單文化初起的時代,而已經是屬於智慧勃發文化圓融的華夏文明時期。尤其是當殷商安陽古城於廿世紀初被發掘出來之後,對照太史公司馬遷《史記》上的記載,更增加了可信度。我們對於《尚書》裏的內容,自可以用一種研究欣賞的態度,仔細地體會內中豐富的內容。

根據史記孔子世家的紀錄:『孔子序書,上紀唐虞之際,下至秦繆,編次其事。』所以《尚書》是由孔子開始將上古的紀錄文獻編次傳後,殆無疑義。孔子也很可能將該書作為教材,傳授給他身邊的門徒。由於《尚書》的年代久遠,我們無法盡探其源,而且又經過焚書坑儒和歷代的戰亂的影響,要能更正確的進入書中的世界,得先知道這本書的一些歷史。更何況戰國秦漢年間有許多假託古人之口而留下文字紀錄的風氣存在,將真正的內容層層包疊起來,要真能領會遠古純淨的信息,必須先找辦法,脫卸層層偽裝,才能使古典的內容忠實的呈現。這些問題在許多學者的努力下已經頗有成就,我們置身於這些研究成果中,不啻進入了一個屬於中華文化的豐富寶藏。

.....待續

2019/07/12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