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2日 星期一

《讀尚書認甲骨文》(IV)


《讀尚書認甲骨文》(IV)

.......

《尚書》有兩種版本,一稱為《今文尚書》,另一種則稱為《古文尚書》。若就字面上的意思來看,似乎《古文尚書》比較古老,應該具有更高的價值,其實不然。《今文尚書》是指裏面的文字是由漢朝隸書寫成,而《古文尚書》則是由先秦古文所寫成。這兩種版本各有歷史來源,皆頗富參考價值,不能輕之。

《今文尚書》的出現有一段特別的歷史過程,如果不是在漢孝文帝時出現了一位年活到九十多歲的人物伏生,和漢景帝時魯恭王想擴大其宮室要拆毀孔子舊宅的這兩件事,我們可能就無法得窺這件寶貴的歷史材料。

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和連年的戰亂,使許多珍貴的資料銷毀成灰。有些資料甚至可能被隱藏在夾壁或洞穴中不見天日。在文字資料不易保存的年代,一些巧合的事件發生,讓這些資料重現天日,其珍貴程度自不待言。

漢孝文帝時期,中原大地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整個帝國的統治已經穩定下來。孝文帝遍尋國內能治《尚書》的學者,得知山東濟南有一位能教《尚書》的人名叫伏生。他在秦始皇焚書之際將《尚書》藏入夾壁之間,等漢初中原大勢底定,即將所得的廿九篇《尚書》文章啟出,傳授於齊魯之間,當時附近的學者大都能讀《尚書》。等漢文帝想宣召伏生入宮之時,他已經衰老到無法成行,因此朝廷特別指派重臣太常史掌故晁錯(或稱朝錯)前往受教。這一本《尚書》是用漢朝隸書書寫,因之稱為《今文尚書》,以別於另一份於孔子舊宅牆壁所發現的版本。這另一個版本乃是用先秦古文所寫,稱之為《古文尚書》。

.......待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