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2日 星期一

《讀尚書認甲骨文》(V)


             《讀尚書認甲骨文》(V)

............

在歷史上,《古文尚書》也有兩種版本。一個是由漢朝河間獻王所藏,這件事記載在漢書景十三王傳。但是這個版本並沒有流通下來,在漢朝時代即已不知去向。另一個《古文尚書》的版本,據劉歆移太常博士所寫的書和漢書藝文志中的記載,說是因魯恭王要擴大其宅第,意欲拆毀孔子的舊宅時,發現了舊宅牆壁中藏有此書。這個版本是由先秦古文寫成,比伏生傳下來的《今文尚書》多了十六篇,曾由孔子後世孔安國或其後人於漢武帝時獻於朝廷(吳璵老師著《新譯尚書讀本》第4~5),但是由於該書不為當時朝廷所重視又經永嘉之亂,該版本也全都散佚無蹤。我們一面為著無法親炙這多出來的十六篇文章感到惋惜,但另一面又因獲得歷史資料的佐證,就能體會今天在我們手上之《今文尚書》,是有多麼珍貴。

自古以來,中國人把許多出土的甲骨當成龍骨藥物,不知已經吃下多少珍貴的歷史素材。春秋時期各國史官所撰寫的歷史,應該有更早的文獻資料以甲骨文型態出現,但是今天我們已經看不見這些文字,只能在殘篇斷簡中,努力地爬梳。通過層層歷史迷霧,把悠遠的歷史情懷,忠實地呈現。

要完整的呈現歷史場景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但是經過歷史素材的啟發,我們將可獲得許多的歷史意識(historical conscience)。近年來對歷史意識的探討,已經是研究史前史(prehistory)的重要方向,當然要讀《尚書》,也得朝這個方向努力,因為這本書裏的素材,顯然已經非常逼近史前史與有紀載之歷史的界線。

............待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