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30日 星期三

《真理的高處》

《真理的高處》

當年在大學的校園裡,穿著卡其布的制服,繫上黑色的領帶,把一本普通物理學的教科書揣在手臂彎裡走來走去,真覺得就站在人生的高處,宇宙的巔峰。地上大概沒有另外的一個學問,如物理般地精確,如物理般地接近真理。牛頓先生曾經說過:『我不知道世上的人對我怎樣評價。我卻這樣認為:我好像是在海濱上玩耍的孩子,時而撿到幾塊滑潔的石子,時而撿到一些美麗的貝殼,並為之歡欣雀躍。但是那無邊無際的真理海洋,仍然以浩然的姿態,展現在我的眼前。』 (I do not know what I may appear to the world, but to myself I seem to have been only like a boy playing on the sea-shore, and diverting myself in now and then finding a smoother pebble or a prettier shell than ordinary, whilst the great ocean of truth lay all undiscovered before me.)這是牛頓爵士在他一生特殊的機運裡,有幸站在真理海洋面前的真心體悟。心性高傲不拘的他,非常誠實地表達了在這望眼無際的真理之海中,我們是何等地渺小。即便能在知識學術的殿堂裡,佔有一席之地,也只是一個在海濱上玩耍的孩子而已。對一個剛上大學的大學生而言,完全可以體會牛頓爵士的體認,但是在有限的認知底下,仍然覺得物理學的學問高於一切,因為它最接近真理。物理學即便不是真理本身,也應該最接近真理的陳述。物理教科書裡的內容,學術期刊上所有的論證,無不是引用大量精確的數據。而其他學科的內容,卻都不一定能夠被擺在科學儀器的審視底下,被嚴格地檢視。我喜歡讀文學和哲學方面的書,也喜歡歷史和考古的探討,但是物理學的研究方式和數學論證,使得我在潛意識裏面,將學問知識的桂冠,給了物理學。

        這當然是一個偏見中的偏見,一個相當不成熟幼稚的看法。今年我已經六十多歲,對這所謂的學問知識的桂冠,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了,也許應該把它丟在垃圾堆裡面焚燒,不作資源回收。地上有誰夠資格頒布這樣的桂冠呢?人都有選邊站的本性。各人依照每個人的喜好或認定,選上一種論調,然後就準備隨時為自己的信念辯護。這時激情蓋過智慧,言語鋒利如同刀刃,將不同的論調砍得支離破碎,並正義凜然地將其斥之為異端。這個就是人的世界。人的世界裡,總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偏狹。

        有一天,我在任教的學校校園裡來去,看見一件巨幅的海報,公告有兩位大師級的人物,將要在學校的大禮堂裡作一場對話,標題是《先科技或者是先人文?》我盯著海報沉思,心裡有點不對頭。這兩樣東西一定要分出個先後嗎?先科技又如何?先人文又如何?人的一生需要由這兩樣東西來規範的嗎?人類在地上所營造出來的文明,可以用這兩樣概念的先後來說明嗎?況且科技不就是人文的一部分嗎?人文不就包含了科技嗎?沒有了人文,那有科技,沒有科技,那有人文的動力?這需要出動兩位大師級的人物來對話嗎?就像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不一定懂得教育和政治,在所謂的科技和人文領域裡有了一片天的大師們,就一定夠資格登台對話,作明星式的演出嗎?這個世界,已經不尋求智慧了。有錢的人可以大聲說話,指導輿論。有地位的人可以用無知的言語,指導思想。啥是啥已經不重要了,只要有一件鮮明漂亮的衣袍,就是王道。

一個人在企業上的成功絕不是你我在報章雜誌上所看見的風光可以呈現,也不是記者訪談性的勵志言語可以描繪。許多的成功背後固然有著極其艱辛的過程和執著,但也有許多看不見的黑暗面,不是大家可以完全領會的。人的黑暗面,其實與叢林法則沒有兩樣,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成功的背後,總有著血淋淋的事實被隱藏。即便有人不認同人的黑暗面,是重要的成功元素,我們還可以說,擁有同樣企業成功人士之智慧的人不知凡幾,他們的堅持、拚勁可以不輸給檯面上成功的人士。但是為什麼他們沒有成功?我們只能用機運一辭來理解了。一個成功人士的背後,有著更多失敗的人士支撐著。因著他們的失敗,才造就你的成功。只不過他們的失敗,使他們失去了發言權,沒有被大眾看見而已。我們因此可以認定,一個人在企業上的成功,就僅僅是屬於他個人的光環嗎?企業家如此,蛋頭學者也是如此。如果把李遠哲先生擺在上個世代,一個戰禍頻仍國破家亡的年代,他那能戴上諾貝爾桂冠,以無知的庸能,指導著國家的百年大計?如果李登輝先生沒有回到台灣來認李金龍先生為養父,他就只是日本人岩里政男,拿著太陽旗在藍天底下窮揮,那能成為一國元首,以媚日的姿態,賣盡台灣人的顏面。我永遠紀念,那在戰禍中失去了機會的父執先祖,他們每個人都可以是生命的鬥士,隱身在不被記念的萬人塚中,但卻可以是真正的偉大。我們這近百年來的太平盛世,不就是由他們的血淚所築起的城堡嗎。城堡何時會再次陷落,沒有人知曉,但是就歷史上的智慧看來,這事必將發生,只是發生的時刻,我們無從知曉而已。

        在這個資訊豐富又取得容易的環境底下,人人都可以沉澱思考。我們絕對不要辜負了神所給我們的天賦,隨從時代的潮流瘋轉,奢侈地浪費掉生命中每一分每一秒。大學時代的物理學,曾經百分之百地攫獲我年輕的心靈。從聯考的桎梏底下被釋放,稍微嘗到一點自由新鮮的空氣,總以為人生就是這般地羅曼蒂克,物理學終將帶領我一步一步地接近晶瑩剔透的真理寶石。我沒有別的渴望,只想從真理的海洋裡,得到一些生命中的真諦。那怕僅僅是一湯匙的真理,也能叫我飲之如同酷暑中的冷泉,如同飢寒交迫時的一杯溫熱的牛奶。

        古時候的人觀察天上太陽的行動,每一天都忠實地從東方升起,然後在黃昏時刻往西邊沉落。這一種觀察,是太陽繞著大地轉動。然後往北方的星空,除了北極星之外,其他的天體,也都圍繞著一個圓形的軌道轉動。所以,在人的心目中,大地就變成了宇宙的中心。這是哥白尼以前的物理,以精確的觀察和歸納,所作出來的客觀陳述,不該被輕忽地看待。我們在廿一世紀心智活動的本質,是和千百年以前沒有甚麼不同的。只不過現在我們看得更多,所能收集到的資訊量更多而已。

目前,我們藉著我們手邊的資訊所建造出來的宇宙圖像,比起千百年前更為廣闊,沒有人能預期十年二十年後的宇宙物理圖像,會跟今天的物理圖像完全一樣。就好像在美術館裡欣賞一幅畫作時,如果我們把眼睛侷限在一幅畫的角落,可以看得見畫作角落上所有的細節,但同時我們也失去了對畫作總體結構的欣賞。觀看理解整個宇宙的情形也是如此。四十年前的宇宙圖像跟今天的不同,四十年後的宇宙圖像,預計也不會一樣,只會是更為廣闊清晰,但不會有終止發展的一刻。我們對宇宙的認識,只能一直不停地推演,以更多的觀測數據來持續推展圖像的邊界。

在觀察宇宙的這一件事上,我們必須要有絕對的彈性和謙卑。科學方法和知識,絕對有它的限制,人藉著在科學上探索的智慧和理解能力,也可能有它的極限。真正認真誠實的科學家只能跟你說,我們的研究,只能不斷地接近真理,但無法真正地觸及到真理。其實一般大家所謂的真理,不是真正的真理,而只是在限定的範圍內顯出來的事實而已。事實(fact)和真理(truth)是不同的。事實是事實,在不同的時空背景底下,可以有不同的解讀。但是,真理是不能隨時空的背景改變的,祂是不變的磐石,是真正的實際(reality)。脫開了事實的外衣,我們才有可能探測到一點真理的邊。

        在未有文字記載的史前時代,並不一定像我們在印象中所認為的,是沒有知識,沒有智慧,不知思考的原始人。今天在考古上的發掘與探究,常常看見他們對於藝術天分的展現和深刻的宇宙思考。他們的世界,不是我們今天可以進入的,因為文字語言的溝通斷了線,我們只能憑藉著他們留下來的器物、符號和畫作來窺知一二,其他的我們也不能作出甚麼樣的結論來。想想看,如果我們可以超越數千年,與唐宋人士交談,那跟我們從歷史課本和教科書上所認識的唐宋王朝,將會有何等的不同?我們在對整個宇宙圖像建構的過程中,絕對不能忘記這些過程中曾經顯現出來的特質。這些特質,是引領我們不停往前探索的動力,也將嚴肅地教導我們,不能以驕傲的態度和觀點,去漠視前人的領會。也許千百年之後,我們的子孫會覺得我們的視野太小了,我們當然也應該有接受的雅量,因為我們的確是受限於我們的容量與不足。

        人類對於真理的探索,永遠可以稱得上,是一件偉大的事業,同時也是一條充滿著驚奇的旅程。十四世紀明朝時期鄭和的探險事業和十五世紀哥倫布的探險行動,都帶著同樣的特質。我們對真理的探索,擴大了大家生存的心靈領域,加深了我們對生命的經歷,同時也增加了人生和文明的價值。四十多年前我手上的物理教科書,是一本比較薄的英文書,拿在手上毫不費勁。今天大學生手上的物理教科書,頁數多了,圖片多了,內容也更多了。有時候得拆成兩冊,才能拿在手上逛校園時,仍然可以保持著一份輕鬆。

        我在大學念物理的時候,黑洞的概念只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的一個推論,今天我們確實知道黑洞成形的原因和它的存在。我們身處的銀河系中心,就是一個大大的黑洞,它的質量是400萬個太陽的質量。每一個天文望遠鏡上的光點,不一定是星體,如果看得夠遠,這些光點都是銀河系,每一個銀河系的中心,都是一個黑洞。因此整個可以觀測的宇宙中,有好多黑洞,我們的銀河系,只不過是這許多銀河系中的一個。哥白尼以前,我們總認為自己是整個宇宙的中心,哥白尼之後,作了小小的修正,太陽才是宇宙的中心。然後當我們認識到我們的太陽系,是在銀河系的邊緣上,繞著銀河系轉動的一顆不起眼的星星時,我們覺得自己渺小了。然後,哈伯太空望遠鏡帶著我們的眼睛看見了距離138.2億光年的天體時,銀河系的數量突然暴增,我們變得更小了,連塵沙都不是。我們到底是誰,可以面對整個宇宙驕傲地宣稱我們可以征服它?尤其更應該認識的是,這些只是我們可以看得見,可以觀測的宇宙,那些不可觀測的部分占了96%,其中包括暗物質(Dark Matter)和暗能量(Dark Energy)。有人問說,那138.2億光年之外是甚麼?那是非常接近宇宙大爆發的起點,所有的天文學家和物理學者對於那個狀況也是非常有興趣的,但是因為原子核,電子等尚未凝結,原子分子等尚未成形,光線無法穿透這個時期的狀態,因此無法用望遠鏡來觀測。在這個時期的狀態,目前得要依賴超級強子對撞機(LHC)的實驗觀測,才能窺知一二。

        故事還沒有結束。根據最新的計算和觀測,非常有可能的情況是,我們的宇宙還不是獨一無二的,在我們的這個宇宙之外,還有許多其他的宇宙,稱為平行宇宙。而且基本上,我們的這個宇宙和其他的宇宙中間,除了可能經過蟲洞(worm hole)可以來去之外,並沒有其他溝通的管道。如果這事被證實,那我們的地球,就顯得更小了。有關於平行宇宙的推論,目前暫時難以證實,但是光看這些從廿世紀以來爆發出來的物理圖像,就足以叫眾人暈頭轉向了。

        我們冷靜一下思考,整個對宇宙之物理圖像的推演,會在這個時候終結嗎?一個冷靜的天文物理學家會告訴你說,目前我們還看不見有任何終結下來的條件。這意思是說,根據科學家們的認知,這推演暫時還停不下來。所以,關於我們是誰,我們又處身在一個甚麼樣的宇宙裡的這些問題,還是沒能有一個解答。千百年來或甚至是萬年以上的問題,經過了千百年來的討論和探索,至今仍舊沒有答案。圖像是畫得更大更清晰,但是問題仍然存在。

        面對著眼睛看得見的天空,也面對著愈來愈複雜的宇宙圖像,我們感覺自己比一粒塵砂還要小。這個宇宙到底是怎麼回事?恐怕沒有一個宇宙天文學家可以告訴你。這是從大的一面看。如果我們把目光的焦點定睛在更小的事物上,同樣的複雜性,會再一次挑戰我們的自信。四十多年前,我不敢想像會有比質子和中子更為基本的粒子存在,也不敢想像原子的照片,可以清晰地顯示在銀光幕上。但是今天新的觀測和數據,被寫在教科書上,成為一般的常識。夸克成為基本知識,雷射光束形成的刀剪可以把原子輕鬆地移位,排列成為原子尺度的台灣地圖。今天的理論物理學家探討各種形態的弦(strings)在十維以上的空間的動態行為。聽說這樣的理論很有可能實現上個世紀的偉大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先生的夢,把我們所知道的四種力場全部統合起來。似乎物理正在走向一個盡頭?不過,另有一批物理學家告訴我們,可能還有第五種力的存在。如果弦論是那麼地有盼望,那麼就不能漏掉這個“第五種力”。這裡的每一個問題,都是一個夢靨。如果不犧牲掉人生中的一些樂趣,沒有人可以真正地爬上科學的高峰。這一個科學知識的累積和研究,是人類心智探索過程非常重要的部分,可以被寫成一部動人的史詩篇章,由許許多多知名或不知名的探索者所構築出來的動人詩篇。

        四十多年前,我認為真空(vacuum)就是真空,真正的空無一物。當我們用抽氣機把容器裡的空氣抽光,並且把容器放在一個沒有光照的地方,那應該就是真正的真空,一個最基本最原始的物理狀態,也是最無趣的狀態。因為在我們的認知裡,真空裡面既然甚麼都沒有,就不會有任何有趣的物理現象會發生。事實上並非如此,當量子物理的現象被加入討論之後,所謂的真空不真正是空的,而是被希格斯場所充滿,如果條件合適,可以生出粒子物質來。這些也正是歐洲的超強子對撞機(LHC)正在努力的方向之一。另外還有對時間本質的討論,黑洞的entropy,廣義相對論中原本被愛因斯坦先生所丟棄的宇宙常數等,無一不是問題,而且都是不簡單的問題。沒有人可以保證我們能夠完全地得到完整的答案,也沒有一個人可以預期發展的方向究竟會是如何。無數的研討會和演講,將眾人的眼睛聚焦在一些問題上,大家努力學習思索,造就一些科學家的名氣,但是對於真理本身,我們沒有一個人膽敢宣稱我們手上握有宇宙最終極的真理。

        真理是甚麼?我們似乎能擁有事實,而沒有能力擁有真理。熱力學上有一條定律(熱力學第三定律)告訴我們說,我們在實驗室中,只能不停地將溫度降低,無限地接近絕對零度(absolute zero),但是永遠無法達到絕對零度。古典物理學的討論中告訴我們,絕對零度只能在無限次的降溫過程才能達到。我們在實驗室裡,只能做有限的事。無限的概念只能存在抽象的思考空間裡,絕不是在實驗室裡可以實現的。看來我們對真理的追求,也是落到同樣的套套裡,沒有拯救。

        每當我們站在山的高峰,觀看著山底下的美景,或者是站在海邊,觀看著遠方的地平線時,總覺得自己渺小。但是當我們回到日常的生活中時,卻總覺得自己偉大。人類真是一種非常矛盾的生物,常常忘記了我們的有限,也忘記了天和地是如何的浩瀚。今天據說有三分之一的人,因著光害而沒有機會能看得見夜晚星空中,那一條燦爛的銀河。人類的文明遮掩了人的眼睛所能看得見的浩瀚,這真是一個奇怪的弔詭。知識的累積和文明的發展,應該能使我們更為廣闊,但是我們在社會上所觀察得到的現象並非如此。更多的知識文明創造出更多的知識外袍,人穿在身上,就代表著一種的身分和地位,也擁有特殊的發言權。誠然是一種虛幻,是人在驕傲的社會地位中,所建立起來的虛幻。聖經上有一句話說:『是瞎子領著瞎子,兩個都要一塊掉進坑裡了。』這是主耶穌在地上時,對門徒所說的一句話,被記載在馬太福音第十五章十四節。兩千多年前,這一句話適用,兩千年後,這一句話也同樣適用。這種虛幻的瞎子,不是別人,而就是我自己。我是一個虛幻的瞎子,一個驕傲的傢伙。偶而謙卑一下,睜眼看看浩瀚的宇宙,但不及旋踵,我又開始以自己作為週遭的中心,每件事每個人,都必須圍繞著我活著。

        地上沒有一個人,可以測量天的高度,也沒有人真能探測宇宙的深度,我們是誰?竟然認為自己就是一切,冒然以坎井的寬度,來觀看無限。許多人的謙卑,不是真的謙卑,而是裝飾型的謙卑。為要在人際間的交往對話時,能稍微順暢一些,假以謙卑之名,換得其他人的尊重。因此,沒有人可以宣告自己手上擁有“真理”。政客可以昧著良心這麼說,我們若要認真誠實地活著,就不能這麼說。我真正誠心的希望,我的身上能有真正的謙卑。

        人生最大的遺憾,是想作自己作不到的事,想成為自己成為不了的人。想成為學者或企業家,大家都有機會。想成就一項偉業來幫助人類,也是大家都有可能。但是想要有真正的謙卑,想要真正的掌握真理,我們沒有一個人能夠真正辦得到。有人會認為說,那又如何?是的,也不能如何。但就著我們的認識,有限的生命,本來就無法承擔這麼大的任務。原則上,一個在地上出現少時,就灰飛湮滅的存在,似乎虛無的可笑。我們的存在,難道就是這麼不堪嗎?我們的存在,難道就是這麼荒謬嗎?一個無法觸及真理的存在,可有甚麼樣的價值?

        這樣的問題想得太多,真會叫人夜不成眠神經緊張。或許,不應該想得這麼多,人都有人的一生。每個人的際遇不盡相同,接受自己的環境,活在小小的確幸裡面吃吃喝喝,等著那一個該離世的時刻就好了。但是,每一個人問問自己,如果真是採取了這樣的生活態度,內心深處總有個心不甘情不願的吶喊,到底甚麼才是真正的生命?甚麼才是我們裡面真正追尋的真理?

        大約在三千年前,有一位偉大的君王所羅門,統治著整個以色列國。他在耶路撒冷建造聖殿和王宮, 耶和華神曾經兩度向他顯現說話。(列王紀上三:5列王紀上九:2 ) 神賜給他智慧、極大的聰明和寬廣的心。(列王紀上四:29 )。他說箴言三千句,作詩歌一千零五首,講論草木、走獸、飛鳥、爬物和魚,許多人都來聽他智慧的話。(列王紀上四:32~34)甚至示巴女王,都離開了自己的國家長途跋涉,為的就是要來耶路撒冷,聽一聽所羅門王口中智慧的話。這樣的一位君王,在他所寫的傳道書中,以無可奈何哀嘆的口氣說:『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人一切的勞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勞碌,有甚麼益處呢?』(傳道書一:2 )一個大有智慧的君王,在年老的時候發出這樣的喟嘆,誠然是還未能觸摸到永恆的真理。我們和他一樣,也有同樣的嘆息。所以許多人便能吃就吃,能喝就喝,能玩就玩,能放肆就放肆,畢竟生命的真諦,不掌握在自己手上,何妨暫時拋卻莫名的憂慮,用短暫的歡樂麻痺一下內心中對永遠的追尋。

        肉身生命的短暫,是我們現在所能認識的事實,沒有一個人例外。但這個事實卻不被認定為“真理”,只能看成是一個法則,或者是一條定律。“人人必有一死”,是一條沒有例外的定律法則,但卻不是真理。就著每個人深處的良心來顯明,真理是一種永遠不改變的真實,是一個超越所有知識的存在,是一個喜樂平安的國度,是一個沒有憂慮的質實。對一般人而言,人人必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希伯來書九:27)對基督徒而言則是,死後有復活。雖然十九世紀的疑經派學者,在許多的提問中,為基督的信仰撒下許多懷疑的烏雲,仍然有許多的人,在聖靈的帶領中,認識這位神的兒子,並且從祂得著許多的經歷和啟示。每一個信仰的見證,都非常主觀確實,而且直探人心底的需要,所以福音見證常常能機動人裡面的感覺,帶領著人認識父、子、聖靈的三一真神。

        許多疑經派的學者,對於基督復活一事,有著許多的質疑,但是每當撰寫人類歷史的時候,卻又不得不記上這一筆。因為有太多的見證和文獻,都提到了這事,所以每一個人都得尊重這一件歷史的事實。“基督復活”的歷史事實,開啟一扇窗戶,讓我們領會死亡的帷幕中,有一個缺口。人死後有復活,生命的本質,不能被限制在有限的時空裡,這裡有太多的奧秘,不是科學或任何人類的知識可以顯明的。我們可以說,死亡不能拘禁生命。在地上,我們看見全地面滿了死亡。無論是植物或者是動物,打從一出生開始,就是一段逐漸的死亡的過程,沒有例外,只是死得早一點或晚一點的差別而已。我們可以承認死亡的事實,但卻不能認定死亡是個真理。只有當提到復活的時候,我們深處那個良心的見證,可以印證復活是個真理,並且會因此歡騰喜悅。

        主耶穌將要上十字架之前,對門徒們說:『小子們!我還有不多的時候與你們同在,後來你們要找我,但我所去的地方,你們不能到。』(約翰福音十三:33)門徒們心裡憂愁,因為主的意思是要離開他們,他們不能想像沒有主的日子,究竟會如何。似乎前面的道路,充滿了不確定性。這也應該是我們每個人的光景,我們總是為著未來的日子憂慮著。主耶穌安慰他們不要憂慮,並且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你們若認識我,也就認識我的父。從今以後,你們認識祂,並且已經看見祂。』(約翰福音十四:6~7)

        地上的哲學家、君王,或任何的學者,沒有人能告訴我們甚麼是生命,他們頂多告訴我們生命的現象,但卻不是生命本身。科學家只能揭示一些觀察到的事實,卻不能告訴我們甚麼是真理。真理不是研究出來的,而是啟示出來的。在人類有了文字、影像紀錄以來,只有聖經上啟示出來的耶穌基督告訴我們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約翰福音十四:6)這是真理的高峰。除卻了知識的迷障,脫下我們自以為是的認知,我們可以觸摸真理和生命。聖經傳道書第三章有一句話說:『 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裡,然而 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傳道書三:11)這一句話,正是三千年前的所羅門王說的。


2016/12/01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