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3日 星期二


    走近一朵花,就走近一個繁華的世界。花有顏色,有肌理,有馥香,有各種風韻,是不凡的展示。每一朵花都傳遞著一些訊息,向著賞花的人,向著忙碌的昆蟲,向著神的創造。花的訊息不易理解,是許多研究者感興趣的題目,也是許多雅客詩人寄情的對象。李白有名的詩句裏說:『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裡詩人提到的花,是詩裏的配角,襯托著一壺酒,一輪明月,和詩人的月影。不,花可以成為詩,一首詩,甚至詩篇。

        以色列國的君王所羅門,是個偉大的國君,同時也是一位詩人。他說:『我以我的良人為一棵鳳仙花,在隱基底葡萄園中。』(雅歌一:14)詩人描寫他的救主,是一棵藏身於葡萄園中的鳳仙花,此間的詩情,詩興,流洩著羅曼蒂克的詩意。在一個極大的葡萄園中,葡萄是配角,所羅門的眼睛,聚光於一棵美麗的鳳仙花。這花是救主,是以色列國君王的救主。我們與神之間,應該是羅曼蒂克般地親密。

        許多人會在閒暇的時候,背上背包,穿上舒適的運動鞋,拿著相機,到公園,到野外去捕捉花的身影。花朵中複雜的幾何圖形和色彩,也許可以竭盡所能地捕獲,但是花朵的神韻卻無法呈現在冰冷的二維平面上。照片充其量,只是剎那時刻的投影,是寫實的卡通,稱不上是一朵花。在神的創造中,花是多維的。它不只四維(三維空間加上一維時間),花的維度只有神知道。花的形狀是一種維度,花的顏色是一種維度,花的香氣是一種個維度‧‧‧,況且在清拂而過的微風中抖顫,又是另外的一個維度。有誰能夠捕捉這樣豐富的身影呢?花是神的創造,世上不存在著一個便宜的方式,容許人去擁有一朵花的萬種風情。即便是凋謝的花也揪動著人的心。紅樓夢裏的黛玉葬花,觸動了多少人的柔情愁緒,這是一個凄美的故事。

        花可以長在花園中,可以長在野地上,可以長在路旁的泥土地上。沙漠中的仙人掌,也有能力在嚴酷的環境中,長出令人驚艷的花朵。植物產生出花的韌性,實在超乎我們的想像。如果稍加留意,我們甚至可以看見從石頭縫裡鑽出來的小草頂上也點綴著一朵小花。

        欣賞花,需要有詩人的體會。我們也許不一定可以寫成一首令人激賞的詩,但有了詩人的心境,就有夠資格去觀賞花。或是一朵一朵地觀賞,或是整片花海地去觀賞。我們裡面那個深層的需要,可以由花來觸動。一朵一朵的花,無論是大是小,都是優雅的姿容,萬千的體態;一片一片的花海,更是動態空間裏鮮麗的色彩,萬紫千紅的交響詩。具備賞花條件的詩人,是你,也是我,是神所創造的人。花入不入我們的詩文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詩情、詩意和詩興。

        母親在世時喜歡花。她把各樣各式的花,集聚在她那個可以自己經營的庭院中。小時候我們會幫忙提著水桶在下午四、五點的時候去澆花。我們不懂媽媽為甚麼喜歡花?但是我們知道,媽媽喜歡花是一件很好的事。長大了以後,心智稍啟,可以些微體會媽媽裏面,那顆具有詩情詩意的心。有一次小弟到日本出差,母親身體不好,但仍叮囑到了日本以後,要替她去看看日本的櫻花。媽媽不一定要親眼看到櫻花,小弟的眼睛顯然可以替她去看花,這花在媽媽的心中,是一個鮮活的影像和記憶。把花存放在心中,比照一張相片更能保存住花的風情。主賜給我們一種心靈照相的功能,比任何先進昂貴的照相設備還要好。人需要認識神給我們的恩賜。我們裡面有神造的心和靈,這兩樣東西比人造的各種器具更有能力。保羅弟兄在哥林多前書二章十五節裏說:『屬靈的人能看透萬事,卻沒有一人能看透了他。』人活著要操練的,就是我們的靈。

        有一次到澎湖去,看見滿地上都開著一朵朵小小的菊花。這種菊花有著內紅外黃的花瓣。裏層一圈淡紫紅的部份看起來好像是高貴的襯裡,外面一圈黃得透油的部份,耀眼動人。單一株的天人菊擺在高頸玻璃瓶中,顯得脫俗優雅,清麗可人。這種花在澎湖到處都是,如果不駐足觀賞,用心體會,不經意間,就可以忽略這站在你周圍,咫尺之遙的美麗花朵。經一詢問得知,這竟然是澎湖縣的縣花,真有說不出的喜悅。匆促的客旅,心靈中沒有捕捉天人菊花的空間,這種花只留給輕履徐行,心靈向著四方開展的旅人獨享。說來慚愧,我認識這天人菊,是在旅館餐桌上的高頸玻璃瓶中,而不是在澎湖寬闊的天地間。是這個玻璃瓶引著我成為輕履徐行的旅人,原本我也只是一個匆促的客旅,不善於運用神賜給我的心和靈。

        花給人的印象是柔弱,沒有保護。它的鮮豔只是為著短暫的綻放,然後枯萎掉地成泥。然而花謝之後,有著充滿了生命爆發力的種子孕育成形,那是為著綻放更多的花朵。花謝,花開;花開,花謝,然後有更多的花,這是永不停止的生命過程。花的榮耀是它的綻放,花的榮耀也屬於它的根莖葉和全天地。花的真正個性並不柔弱,柔弱是幻影,剛強生生不息是花的本性。人不需要給花覆上悼詞,也不需要替花預備墳塚。真正的花永遠不死,它是復活。我們的主就是那一棵美麗的鳳仙花。

        有價值的東西不一定會吸引眾人的目光。太多的時候我們的眼睛只看見事物的表層,不具有穿透的能力。我們急切需要屬靈智慧的開啟。主耶穌出來盡職之後,祂醫病趕鬼,名聲傳遍了敘利亞,許多人從加利利、低加波利、耶路撒冷、猶太、約但河外來跟著祂(馬太福音四:23~25)。主看見這許多的人,就上了山,向祂的門徒揭示諸天之國的見證與光景,這是信主之基督徒所寶愛的“登山寶訓”(馬太福音5~7),是一篇長的講道。在這裡,主提到了所羅門王在極盛時的穿戴。主說:『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馬太福音六:29)作為以色列國的君王,極榮華時的穿戴,肯定吸引眾人的目光,但在主的眼睛裏,一朵花的華美,卻要勝過這些。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肯定也是個詩人,一位無與倫比的詩人,因為祂不僅懂得欣賞花,祂更創造了花。救主寫詩不用筆墨,祂在天地間創造活生生的詩作,詩人將之行諸於筆墨,捕捉花的萬種風情,只是救主詩作的臨摹。

PCL 2012/10/23

2012年10月17日 星期三

銅祭壇


    銅祭壇,是用銅做的祭壇。以色列人若要與神有交通,就得進入外院子,經過銅祭壇和洗濯盆,來到聖所和至聖所。至聖所裡面擺著約櫃和遮罪座,神在這裡,可以在祂的聖潔和公義裏,向祂的百姓以色列人說話。神願意向祂的百姓說話,說出祂的啟示,顯出祂的榮耀。神的說話帶著能力和供應,這裡有神在祂萬般智慧中的計劃所產生之恩典的分賜與展示。聽見了神的說話,可以是祝福,也可以是審判。神為祂子民所豫備的話,是祝福;神為祂仇敵所豫備的話,是審判。神祝福的話帶進新天新地,神審判的話帶進火湖裏的了結。

        兩百萬的以色列人過紅海出了埃及,行走在空曠的野地中,隨著他們的,除了靈磐石之外,就是會幕和約櫃。會幕立起時,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帳幕(出埃及記四十:34)。在會幕的帳幕門前安置著祭壇和洗濯盆(出埃及記四十:29~30)。洗濯盆完完全全是銅,而祭壇則是由銅包著皂莢木製成。從外觀上看來,是銅的祭壇,是銅的洗濯盆,所有祭壇相關的物件都是銅。以色列人在銅的祭壇上向神獻上可悅納的祭物。製作這些器物的工匠,都蒙了耶和華賜智慧和悟性,他們的代表是比撒列亞何利亞伯(出埃及記卅六:1~2)。祭壇製作的啟示,完全出自於神。

        大衛的兒子所羅門作王的時候,建殿的材料豫備完成。王手下的巧匠為著耶和華的名建造殿宇,他們的代表,是精巧且滿有悟性的戶藍亞比,由推羅王希藍(或稱戶藍)寫信推薦(歷代志下二:11~16)。王的巧匠造了銅海,銅盆,銅祭壇,加上兩根銅柱,都放置在聖殿的前面。

        帳幕前的祭壇和聖殿前面的祭壇,都是銅。祭司走向聖所時,舉目所見的器物全是銅。以色列人必須經過銅,才能與神有交通。在這裡,看不見金,另一種的金屬,被用來製作聖所裡的器具和約櫃。銅和金有一個分界,就是帳幕和聖所的門,門外是發亮的銅,門內是閃耀的金,清清楚楚,毫不混淆。銅的發亮,是藉著門外的光,金的閃爍,是因著金燈臺的光,在至聖所裡,有神自己作光。

        舊約聖經裡,充滿了表號。每一個物件,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有屬靈的豫表。神藉著這些,展現祂在各方面所豫備的豐富,為著人永遠的救恩,也為著帶進新造。銅這樣的金屬,擺在聖經裡,有其清晰的屬靈含意。民數記十六章中記載著可拉一黨二百五十個人在背叛的靈裏,手拿二百五十個銅香爐,來到耶和華神的面前燒香,結果地開了口,將這些人連同家眷和一切財物,都吞了下去。這無疑是耶和華神的審判,可拉一黨完全從神面前滅亡了。但是耶和華神對摩西說,告訴祭司亞倫的兒子以利亞撒,從火燼中撿起那些香爐,因為那些香爐是聖的。這些銅香爐一一被錘成片,並且包在祭壇上。所以銅是神在祂聖別中的審判。以色列人的大祭司經過銅祭壇時,是經歷神聖別的審判,並在這審判的嚴肅氣氛中,獻上神所悅納的燔祭。

        什麼是審判?我們理解世界裡的各級法院,根據各個國家,各個政治、宗教團體的法律典章,作出是非曲直的判斷,是一種審判,這是人的審判。每一個社會中的道德價值觀,也能作為審判的根據。但是神的審判,是一種的顯明和光照。人一碰見神,就被顯明是罪人,這是神的審判。古時候,沒有今天我們常用的鏡子,人需要觀看自己的面容時,就得使用易於反射光線的器具,有平靜的水表面,有烏黑透亮的黑曜石,但是效果最好的,則是打磨得光滑明晰的銅鏡。人一站在銅鏡前面,就可以看見自己那變化多端的面容。聖所前面的銅祭壇和銅盆,完全歸給耶和華為聖。人一站在這些銅製器物的前面,就顯出是得罪神,虧缺了神榮耀的器皿,需要有根據神的啟示所豫備的祭物燒在祭壇上,才得以蒙神的悅納。這些,神都幫我們豫備好了。神為著我們的罪,已經設立耶穌作挽回祭(羅馬書三:25),見證神愛我們(約翰壹書四:10)。“挽回祭”在英文裏是propitiation,它的另一個翻譯是“平息的祭物”。在一種神與人的平息中,神赦免並洗淨了我們的罪,在祂聖別的愛裏將我們都挽回過來。人如果藉著銅祭壇的豫表,能領會父神在愛裏的豫備,有誰還能拒絕祂兒子的福音?讚美我們的神。

PCL 2012/10/17

2012年10月5日 星期五

神的背(二)


以色列人急著敬拜神,他們聚集到亞倫那裏,要他為他們造神(原文中沒有“像”這個字)。亞倫收集了眾人的金耳環,用雕刻的工具鑄成了一隻牛犢,一隻金的牛犢,說:『以色列阿,這就是領你從埃及地上來的神。』(出埃及記卅二:4)他們要在這隻金牛犢前獻祭,並向耶和華守節。亞倫照著他自己裡面的心思,為神的百姓造了神,這是亞倫的樣式,地上的樣式,和摩西所看見之天上的樣式不同,大大的不同。一個屬地,一個屬天。一個合乎人的心意,一個合乎神的心意。兩百多萬的以色列人切切地想事奉神,他們只有一隻金牛犢;摩西單獨的一個人,享受與神的交通,有著山上的樣式。這山上的樣式,不是為著摩西一個人,乃是為著摩西和其他的以色列人。神不只要摩西,祂還要這兩百多萬的以色列人,但不能照著地上人的樣式,必須要照著西乃山上的樣式。這樣式只有摩西看見,只有摩西知道。在這件事上,摩西豫表主耶穌基督,亞倫豫表在地上心懷二意而想服事神的僕人。

亞倫和以色列人在這件事上嚴重地得罪了耶和華神,以致於神發了烈怒,有三千人死於利未子孫的刀下。摩西向以色列人說:『你們犯了大罪,我如今要上耶和華那裏去,或者可以為你們遮罪。』(出埃及記卅二:30)摩西知道神,神肯為祂的子民遮罪。他寧願神來塗去他,也要為以色列百姓祈求。摩西活在神的心意中。這裡沒有“隔離”,這裡沒有“背叛”,這裡只有為神的百姓尋求赦免和遮罪。地上若是抹去了神的眾百姓,神的國和神的榮耀,得往何處去尋?

只有摩西能平息神的烈怒,只有主耶穌基督能滿足神公義的要求。“義”是我在羊羔的遮蓋底下,中國人造字,真有神的啟示。


耶和華神接受了摩西的祈求,重新說了一句話,一個不會更動的應許:『現在你和你從埃及地領上來的百姓,要離開這裏,上我所起誓要賜給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地去;我曾對他們說,要將這地賜給他們的後裔。』(出埃及記卅三:1)耶和華神在此只應許祂的使者在前面引路(出埃及記卅二:34),沒有明說祂自己要去,但摩西進一步地確認,是神與他們同去,而不只是祂的使者。摩西說:『人如何得以知道,我和你的百姓在你眼前蒙恩?豈不是因你與我們同去,使我和你的百姓與地上的萬民有分別嗎?(出埃及記卅三:16)這句話應當永遠地存在我們內心的深處,永遠永遠地存放著。神怎能與祂的百姓分離呢?教會如何能與主分離呢?是誰有個包天大膽,可以隔離一位或一些聖徒呢?尤其是缺乏任何根據的指控,誰在地上能扮演神呢?荒唐至極。這樣的人,連神的背也看不見。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所說的這事我也要行,因為你在我眼前蒙了恩,並且我按你的名認識你。』(出埃及記卅三:17)神按著名認識摩西,這是永遠的認識。摩西的內心裡升起一種特別的渴慕,他渴慕看見神的榮耀,渴慕見到神的面,所以有進一步的請求:『求你將你的榮耀顯給我看。』(出埃及記卅三:18)在信主的弟兄姐妹中間,太少人有這樣的渴望,這包括我自己在內,求主憐憫。有人要說方言,有人要病得醫治,有人要被興起作先知講道,有人想作長老治理教會,有人要全球佈道‧‧‧,但是主啊!有多少人是想看見你,看見你在榮耀裏顯現呢?

稀奇的是,耶和華神竟然答應了,祂很爽快地說:『我要使我一切的美善,在你面前經過,並要在你面前宣告耶和華的名。我要向誰施恩惠,就向誰施恩惠;要對誰動憐恤,就對誰動憐恤。』(出埃及記卅三:19)摩西蒙神施恩惠並動憐恤。在摩西面前經過的,是神一切的美善。摩西眼底盡看神一切的美善,耳中充盈著耶和華的名。在這樣的光景中,除了哈利路亞之外,我們還能說什麼?嗯!哈利路亞!阿們!

BUT,這裡有個BIG BUT”。神說:『你不能看見我的面,因為沒有人看見我的面還能存活。』(出埃及記卅三:20)神在這裡有祂公義行政的要求,一個像摩西這樣的僕人,仍不得見神的面。我們在舊造裡,虧缺的是神的榮耀,本質的存在就是罪,沒一個例外。罪的工價就是死,看見神的面就直接冒犯神,這是生與死的事。耶和華神必須阻止這事發生在摩西身上,所以祂作了一個最美的安排。神說:『看哪,在我這裡有個地方,你要站在磐石上,我的榮耀經過的時候,我要將你放在磐石穴中,用我的手掌遮掩你,直等我過去,然後我要將我的手掌挪開,你就得見我的背,卻不得見我的面。』(出埃及記卅三:21~23)摩西就在這裡看見了神的背,讚美主!
PCL 2012/10/05

2012年10月4日 星期四

神的背(一)


 這個背,不是背影,是真真實實的背,而且是“神的背”(God’s back),讓摩西看見了,只有摩西看見過神的背。

        聖經裡就有著這麼一個記載,在出埃及記卅三章第23節。非常有恩典又甜美的記載,數千年後讀之,仍然鮮活動人,喜樂滿盈。聖經的動人之處,就是啟示了神,啟示了神與人之間的關係。神在人身上有經營,神與人,人與神,應該是關係親密,聯結穩固。坐在諸天之上寶座的神,隱藏在祂的創造裏,但是藉著所造之物,已經顯明了神的永能和神性(羅馬書一:20)。地上活著的每一個人,都是神最優美的創造,但不是每一個為神所創造的人,都願意完全地順服祂,並將榮耀歸給祂(羅馬書一:21)。因此,人的思念變為虛妄,無知的心就昏暗了(羅馬書一:22)

這樣的人活在地上,只能為自己打算,只能盡力鋪排數十多年短促急逝,但卻無價的光陰。如此光景,不僅發生在未得救的人身上,也可能出現在許多已經信了主之基督徒的身上。這是未得救之人的悲哀,也是信主之人面對的危機。

這個世代,是一個不要神的世代,各種學說思想主義盛行,每一種繁花似錦的思想,都豫備著吞噬每一個無價的靈魂。甚至在信主的基督徒當中,也充滿了各種神學教義,將神在基督裏的真理,無情地遮蔽起來。光不見了,夜裡的黑暗,黑得極深。人與神的背之間,有一段無法測度的遙遠。我們迫切地需要回應使徒保羅的負擔,將眾人的思想都擄來,使牠順從基督(林後十:5)

        摩西,一個活在距離今天大約3500年前的真實人物。舊約聖經裡對摩西的一生有詳細的紀錄:在出埃及記,在利未記,在民數記,在申命記裡。談到摩西就不能忽略以色列人,一大群的以色列人,兩百多萬,大約是目前台灣總人口的十分之一。摩西的一生,除了前四十年活在埃及的宮中,學盡了一切的學問之外,另外的八十年他與以色列人不可分割。有摩西,就有以色列人;有以色列人,就有摩西。神就住在摩西和以色列人中間。

        神第一次向摩西顯現,是在米甸曠野背面的何烈山上。神在燒著荊棘的火焰中和摩西說話,摩西遮住自己的臉,怕看見神(出埃及記三:1~6)。以色列人過了紅海之後,來到西乃曠野的西乃山,在山的前面安營,神向以色列人頒佈了十條誡命(出埃及記第1920)。之後,摩西因著神的呼召,進入雲中上了山,在山上四十晝四十夜。神向他啟示,如何在地上建造帳幕和所有的器具。這是山上的樣式。當耶和華神在西乃山和摩西說完了話,就將兩塊神自己用指頭寫的石版交給了摩西。這兩塊版是見證的版,見證神自己。

        山底下聚集的,是兩百多萬的以色列人。四十個晝夜的等待,等出了遲疑,等出了不確定的感覺。以色列人心裡,產生另一個心思。他們知道有神,也看見過神的作為。對於耶和華神和摩西,他們沒有懷疑。過了紅海的記憶仍然鮮明,嗎哪攙蜜的滋味仍遺口中,磐石受了擊打之後流出的活水,仍顯甘甜。以色列人沒有人否認是耶和華神領著他們出了埃及,並且在曠野中撫育他們。但是,他們有了另一個想法。在新約的雅各書裡,是典型的“心懷二意”。雅各說:『心懷二意的人,在他一切的路上,都是搖擺不定的。』(雅各書一:8)

什麼是“心懷二意”?除了神的心思之外,有了另一個心思,叫“心懷二意”。有了聖經不是很好嗎?聖經之外另有神學,那是“心懷二意”。神學有它積極的功能,但是委身於神學,為神學辯護,那就產生了另一個心思。當然,聖經之外再有“一個出版”,那也是“心懷二意”,搖擺不定了。愛主的聖徒,實在得從那裡出來,我們只能有一個心思,就是神的心思。‧‧‧(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