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尚書》的《皋陶謨》(III)
在這一篇寶貴的紀錄裏,皋陶首先發言,他說:『在上位的君主如果真能依照道德行事,必定能擘劃出高明的謀略,而且四周輔助政工之群臣也必能和諧地相處。』(『允迪厥德,謨明弼諧。』)禹回答說:『是的,那麼究竟要怎麼作呢?』禹能夠處理全國大洪水的災害,肯定是一個非常務實的人,他一面贊同皋陶的說法,另一面也非常在意要如何行?皋陶就著禹的問話接著又說:『那就是要謹慎地修養身心,面對所有的事情都得往遠處著想。依照親疏次弟的關係,厚待九族。如果能夠這樣實行,那麼國內的百姓就能夠奮勉工作,而成為政府的幫助了。一切的事工若要能順利推行,必須先從近處作起,再往遠處推展,這個就是作事的道理。』
古代所謂的“九族”,依次是高祖、曾祖、祖、父、己身、子、孫、曾孫、玄孫九代。可以想見,古時關於宗族間的親疏遠近是有講究的。一個為政的人,必須能依序厚待九族,有這樣的胸襟,才能進一步的關懷黎民百姓。今日許多的政客,除了黨派和己身的利益之外,並不會真正的關心庶民百姓,這種現象是與為政者的胸襟有關。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某些人看來是陳腐的儒家思想,但其實是中國人祖先的智慧,只不過這樣的智慧,大多時只存在於文章上,而不是在實行上。一個有組織的暴力集團,很快的就會將這些智慧,殘忍的踩踏在腳底下,由人民的血汗來建構一個奴隸社會,而這就是商代的政治特徵,也是西方羅馬共和政權底下的特徵。人性是矛盾的,但是在許多黑暗的面向中,總有一點令人振奮的光彩出現。我們如果願意尋求藝術的超越,也應當能珍賞這種德行的光輝。
政治家如果能有敦厚九族的胸襟,進而體恤黎民百姓,那麼整個國家的國民,必定能在這種氣氛中勤勉工作,也真能成為政府的幫助了。禹聽完的皋陶的陳述之後,頻頻點頭稱是,也恭謹的拜謝皋陶的這一番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