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尚書》的《皋陶謨》(VII)
禹說完了這些話之後,將話題引到舜帝身上,告訴他說:『天子啊!您在高位施行政務時,應該要清明安靜。』舜帝回答說:『嗯!是的!』禹又接著說:『您的面容舉止一定要安靜確定,不必發表太多的文告,只要居高思危,謀求百姓的安定,任用有德之人,如此推行政務,百姓必會大大地響應。另外要安靜地等待上帝清楚的指示,那麼上天就能一直不斷地將美好的事物賜給你。』
禹的這段話,想來應該也是他多年來四出奔波治水時的體會。在他的話裏提及了上帝和天,禹顯然是一個聽天命而行動的人,這種生活見證和智慧與猶太人非常相似。從時間上看來,也和聖經創世紀的時間吻合。我們無從得知到底為什麼華夏民族和猶太民族在空間上的距離是那麼遙遠,但卻有相同的領會和洪水的經歷,這確實是相當吸引人去深刻思考的問題。
舜帝非常贊成禹的建言,他接著禹的話回答說:『是啊!輔助天子的大臣需要親近人君,為人君者,也應該親近他的大臣。』舜帝聽了禹的一番話以後,心裏興起一種意念說:『你們都要盡可能地來幫助我,為我推動一切的政務,也要成為我的耳朵和眼睛,替我觀察傾聽國內的各種情形。』舜帝特別邀請禹來幫助他,也許是因為禹有許多實際的經驗,可以在許多事上成為最佳的幫助者。
然後舜帝提到了使用日、月、星辰、山、龍、雉的圖像畫繪在上衣,並且把虎形、水草、火、白米、白黑相間的紋飾和黑青相間的花紋繡刺在下裳。這種安排的意義不是很清楚,但確實把天地間和百姓一切相關的圖像穿戴在身上,展現出一種民胞物與的情懷。聖經裡對於大祭司的衣服也有類似的安排,但內容不相同。聖經裡大祭司的衣服,重視著神與人的交通,這一點和中國人古代的服飾的安排有所不同。以色列人有神清楚的說話和啟示,中國人的先祖,隱隱約約的知道一些上帝的事,但在啟示方面並不是非常清楚。大祭司在進入至聖所時還需要帶著一塊胸牌,上面有十二顆寶石,代表以色列的十二個支派。神要大祭司進入至聖所時,將以色列的百姓,全披掛在身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