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8日 星期四

耶路撒冷的眾女子啊!(二)


住在地上的人對於神,有許多的說法和作法。人總是相信莫以名之的傳統,而輕易地忽略了主耶穌基督的福音。聖徒傳起福音來,總會碰見奇奇怪怪的許多問題。保羅弟兄特別在寫給哥林多人的第二封書信裡提到這事:『此等不信之人,被這世代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榮耀福音的光照著他們,基督本是神的像。』(哥林多後書四:4)聖經不僅啟示出一位創造宇宙萬有的真神,也啟示出另外一位“這世代的神”(the god of this world; KJV)。是這世代的神弄瞎了眾人的心眼,叫他們看傳統,而不看神在聖言中的啟示。人要活在永遠裏,就必須越過傳統,藉著祂的兒子耶穌基督,經營與神之間的交通。留在傳統裡,維護傳統的虛假尊嚴,是與神的福音為敵,矇蔽住福音的真正見證。

說到這裡,我也稀奇在神的子民中間,也講傳統。當然,這個傳統與一般不信主之人的傳統有點區別,可稱之為“基督教的傳統”。神子民之間的傳統,總與聖經有點關係,但又不那麼的符合聖經中屬靈的啟示。每一年春分月圓之後第一個星期日,是許多基督徒慶祝的“復活節”。許多信了主的弟兄姐妹們,在這特別的一天,興高采烈地慶祝,進行各式各樣的活動,並且豫備許多五顏六色的“彩蛋”,來慶祝主的復活。“彩蛋”是復活節裏相當突出的項目,可說是已經成了這個節日的圖符(icon)。想到復活節,腦子裏必定有“彩蛋”的圖畫。可以說沒了“彩蛋”,復活節瞬間就失去了色彩。彩蛋的重要性顯然超越了主的復活。當然,維護著復活節傳統的弟兄姐妹們會說:『我們把這許多的蛋。塗成各種顏色,是為著紀念主的復活。這些蛋是主復活的象徵,因為生命是從蛋裏出來的。』誠然,基督徒愛主之心的熱切,天地可表,但是把主復活的實際擺在復活的象徵底下,是不是適當,應該有到主面前尋求的必要。“耶路撒冷的眾女子”以畫塗彩蛋的方式來慶祝復活節。而且一年只有一個復活節,許多基督徒可能一年之間只有在這麼一個時刻,藉著彩蛋的象徵來紀念主的復活。當然,我不會因為如此,就視這些維護著復活節傳統的弟兄姐妹們為仇敵,但是我們在主的面光中是不是應該認真的想一想,這樣的實行,似乎有點不可思議了。

從得救開始,我就對這個問題百思不解。有一天,主讓我碰見一位遠從歐洲來到東方來服事的聖徒。我問他有關於復活節彩蛋的來源。他說:『復活節的慶祝不只有彩蛋,還有兔子。』這更叫我喫驚!張著口說不出話來。根據這位聖徒的說法,是兔子帶來彩蛋。蛋裏頭孕育著生命,而兔子繁殖能力強,更可以充分的傳遞復活生命之大能的信息。我的嘴巴張的更大!哇哈!人腦子裏產生出來的東西真是無法想像。這些活影活現的圖騰表現,著著實實地建立起一個有根有基,顛仆不動的基督教復活傳統。令我更加喫驚的是,“彩蛋”的歷史淵源比基督教的歷史更悠久。這就更引人疑慮了,因為若是在主還未道成肉身之前,就有了這樣的傳統,那麼這種傳統聯的是甚麼樣的思想或意思,就應該叫我們警覺了。

在許多基督徒的面前,你不能反對慶祝復活節,你不能反對彩蛋和兔子。反對這些東西,會引來異樣的眼光,因為“這是傳統!嗯哼!”復活節是這樣,耶誕節也是這樣。許多基督徒心裏非常明白,聖經裡並沒有記載主耶穌的生日,聖靈並沒有把這個日子給人,但是卻硬要把每年年尾的十二月廿五日,強加在主身上,說:『這是你的生日,我們每一年到了這一天,會特別的為你慶祝,並挨家挨戶地傳福音。』主對於這件事保持沉默,沒有出現暴風雷鳴的憤怒反應。但是耶誕節裏的主要角色並不是主耶穌,而是頭戴紅帽,駕著鹿車,從北極寒冷地區奔馳而來,一個面貌可親,從小朋友家裡的煙囪爬進爬出,然後用各種禮物灌飽聖誕襪的慈善老爺爺。這位老爺爺笑容可掬,挺著大大的肚子,頂著白花花的頭髮,帶著一頂鑲有白色雪花邊,尖頂圓錐形的紅帽,把各式各樣的禮物,從那深不可測的大背袋中,一一拿出來。背袋的顏色也和帽子一樣的紅。原來生長在南美洲的墨西哥的大戟科植物,只因為長著紅色的花葉,也被拿來裝飾耶誕節。整個耶誕節的氣氛就是耶誕老人,麋鹿拉車跨越天際,厚厚大大的耶誕襪,許多的禮物,白花花的天雪,黃橙橙的路燈,紅得出油的顏色,零下結冰的低溫,這些事物構成了耶誕節大部分的整體形象。教堂的舞台上,重複著演出已經表演過千次萬次的馬槽救主出生短劇。永遠是東方來的三個博士 (或星象家),穿著古代充滿異教風味的衣袍,來到耶路撒冷,尋找剛出生的聖嬰。我們實在不知道為甚麼是三位觀看星象的博士先生?為甚麼不是四位?聖經裡的福音書找不出“三”的根據。反正是獻上了三項禮物,應該是三位博士。也許很久以來大家都這麼演了,就這麼演吧。又是一項基督教的傳統,毫不含糊地在信主的弟兄姐妹中間建立起來了。華人過年的時候,年年放鞭炮舞獅舞龍。基督徒過耶誕節的時候,年年演話劇唱平安夜。外邦人有傳統,基督徒的傳統也不遑多讓。

信主的基督徒過耶誕節,更多不信主的非基督徒,也藉著更多的耶誕派對(Christmas party),扭動身軀,恣意狂歡,享受這一個基督教傳統的日子。耶誕節,是全球的節日,信主的和不信主的大家都有份。購物中心(shopping center)立起高高的耶誕樹,五顏六色的燈泡,點亮充滿商業氣息和金錢流動的巨大空間,營造出一種特別的耶誕味。昂貴的名牌服飾皮包和擄獲孩童的精緻玩具同列。年青男女手挽著手看看3C產品,看看皮件,看看寶石,看看包裝精美的各式貨品,滿足眾人追求物質世界的各種享受。在這個為主慶生的節日上,你看不見十字架,看不見復活,看不見屬靈的聖別。所有一切物質世界的豐富,溫馨的家庭氣氛,披著白色雪花的街道,肉體的放縱,取代了主的聖別,卻轉變成一個大雜燴式的節慶。

稍微懂一點教會歷史的人都知道,每一年的十二月廿五日,並不是主的生日。這一天原是羅馬人慶祝太陽神的生日,一個異教偶像的節慶。古時候不能讀聖經的人很多。聖徒對於真理的領會,都得依賴讀得懂聖經的神甫。當讀經的人靈裏昏睡心思不明,被政治和敬拜偶像的傳統所擄掠,一般讀不懂聖經的人更會成為傳統的祭品,掙不脫百年千年來加諸在聖徒身上的無形的枷鎖,而這枷鎖的名,就是“傳統”!今天,因著主的許可,不能閱讀的文盲已是稀有人口,聖經的取得更是如自來水般的方便,不知道為什麼,這從古時候羅馬人所傳下來的混亂傳統,竟然還能統治著神的百姓?

面對眾教會和神所有的子民,我不敢憑自己說什麼,因為大家都是重生得救的弟兄姐妹。救恩,永生,主的釘死和復活,神在祂永遠計劃裡的經綸,都是我們一同有分的。我們乃都是在神兒子的交通裏,有份於父神永遠的榮耀。(哥林多前書一:9;約翰福音十七:22)但是就著主的見證,和主在聖經裡面所啟示出來,父神在祂心意裏要得著的,我們應該要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悔改。我們真的那麼在意神要在我們身上得著甚麼嗎?或者只將寶貴的救恩和福音當成裝飾,儘讓人的傳統在我們身上作王掌權?

耶路撒冷的眾女子,對尋求王的雅歌女子有著發怒的時候。(雅歌一:6)教會歷史中,許多真正屬靈愛主的弟兄姐妹,會面對來自各方的怒氣和逼迫。有眾多的逼迫,卻是來自於神的兒女。雅歌一章五節說:『耶路撒冷的眾女子阿,我雖然黑,卻是秀美,如同基達的帳棚,好像所羅門的幔子。』信徒追求主,總是來自於日曬的曠野。曠野中的日曬,把我們身上的皮膚染成黑色。黑顏色的皮膚,容易使人輕視。但是真追求主的雅歌女子,來到王的面前,卻是秀美出眾,得王的喜愛。我們因著主的吸引,從世界的曠野中跑來跟從主,身上帶著被人藐視的黑色皮膚,也住在黑暗的基達帳棚裡頭(基達就是黑暗的意思)。從外面看,基達的帳棚是不顯眼且粗糙的,但是從裏面看,我們的真實光景,卻是所羅門的幔子。因著接受福音,相信主耶穌,信徒們都得著了那因聖靈而有的義。

教會生活是家的生活。這家裡,有神,有救主耶穌基督,有聖靈,還有弟兄姐妹。我們如何對待教會裡的聖徒,非常在乎我們屬靈的眼光。憑著肉眼,沒有一個是白的。照著神給我們的心眼,沒有一個不是那麼的秀美可悅。我們曾經憑著肉體來認識基督,但如今不能再憑著肉體來認識主了。(哥林多後書五:16)同樣的,在寶貴的教會生活裏面,我們不能憑肉體來認識聖徒。哥林多後書五章十七節說:『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所羅門的幔子,就是新造的光景。

耶路撒冷原是地上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古城。耶和華神選擇在那裡建造祂的殿。城裏的百姓,是耶和華神的眼目所看顧的。神的說話,神的心意,都與這城裏的百姓有關。在神的眼中,住在這城裏的百姓,乃是“耶路撒冷的眾女子”,錫安的女兒”。這樣的稱呼,數千年以前是如此,今天仍然如此。神的揀選和定意,永遠不會改變。在這一座城裏,有著神的作為和見證。

一千九百多年前,使徒約翰被羅馬皇帝多米田放逐到了拔摩海島上,主耶穌基督向他顯現,並將許多奧秘的事曉諭給他。他把這些啟示寫下來,成了聖經中最後的一本書“啟示錄”。這本書裡的記載,約翰稱之為“耶穌基督的啟示”,其中包含了“神的道”和“耶穌基督的見證”。(啟示錄一:1~2)有關於奧秘的神在祂永遠經綸裏如何實行祂的旨意,在未來的時間裏會有什麼樣的事情發生,主使用各種的表號,將所有的奧秘都顯明出來。使徒約翰說:『念這書上豫言的,和那些聽見又遵守其中所記載的,都是有福的,因為時期近了。』(啟示錄一:3)啟示錄裏的所有內容,是神福音相當重要的一部份內容。沒有啟示錄,神的啟示就沒有總結,有了啟示錄,不僅神的啟示有了總結,神的心意在一些愛主尋求主的聖徒身上,才有一個見證的完成,因此這本書裡的最後兩個中文字是:『阿們!』(英文是一個字:“Amen!”。)

啟示錄裏提到了一座城,新耶路撒冷。這座城由神那裡從天而降,豫備好了,就如新婦妝飾整齊,等候丈夫。(啟示錄廿一:2)在神的眼中,這一座城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位,神將其妝飾整齊,是一位等候著丈夫的新婦。這一座城肯定與地上的耶路撒冷不同,因為外觀不同,來源不同,光景不同,見證也不盡相同。希伯來書的作者稱這座城為“天上的耶路撒冷”(希伯來書十二:22),是亞伯拉罕蒙召之後,在信心裡所等候的那座有根基的城。(希伯來書十一:8~10)地上的耶路撒冷是那要來的豫表,說明神的心意,表明神的作為。天上的耶路撒冷是豫表的完成,見證神心意的完整實現。要明白神的心意,得看看這兩座城,一是“耶路撒冷的眾女子”,一是“妝飾整齊,等後丈夫的新婦”。有著地上的經營,才有天上回來的見證。地等著天,天也等著地。地上的眾童女等著主的巴路西亞(parousia),天上的父神等待著地上聖徒的生命成熟。耶路撒冷是神的心,神的期待,新耶路撒冷是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盼望。

PCL 2013/04/19

2013年4月15日 星期一

耶路撒冷的眾女子啊!(一)


讀聖經讀到“耶路撒冷”,應該會有個特別的感動。這是一座城的名字,舊約聖經裡提到她,新約聖經裡也提到她。之所以使用女性的“她”來作為代名詞,是因為這一座城是完全為著神的。在神所創造的宇宙中,只有神自己是真正剛強的那一位,耶路撒冷是由神所設計並建造,沒有神,就沒有耶路撒冷,有了神,就有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從神而來,也是被造歸於神自己。這一座城,完全依靠著神,所以是神的“她”,是羔羊的妻。(啟示錄廿一:29)

夏娃如何是從亞當身上取下的一根肋骨,耶路撒冷也如何是從神的所是裡所產生出來的宇宙見證。神把夏娃領到亞當跟前,亞當說:『這一次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稱這為女人,因為這是從男人身上取出來的。』(創世記二:23)而在啟示錄廿一章二節,使徒約翰寫著說:『我又看見聖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裏從天而降,豫備好了,就如新婦妝飾整齊,等候丈夫。』亞當的配偶夏娃,在聖經的啟示上,就豫表了那將要從天而降的聖城,新耶路撒冷。

聖經的確是一本很奇妙的書,為著神在創世之前所揀選的百姓(以弗所書一:4),祂在舊約裡以各種的豫表和表號來說明祂的作為。到了新約的時代,這些豫表中的屬靈實際,都藉著主耶穌基督,一一地實現了。當主耶穌向著門徒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約翰福音十四:6)時,祂乃是向著門徒啟示說,祂就是這宇宙中的真理。中文翻成“真理”的希臘文是“αλήθεια”。這個字的真正意義並沒有“道理”的成分,它指的是“事實(fact)或“實際(reality)。主來了,就把我們眾人都帶進祂所有的實際和事實裡去。

我們的一生中,可能有那麼一些時候,決定去買一件大件的東西,或許是一輛轎車,或許是一間公寓,或許是一種特別款式的經典配件。購買之前,銷售人員會打開目錄,一一向你介紹。目錄上通常都有照片圖樣,把購買標的物的特點,呈現在顧客眼前,這些目錄上的介紹,都是商品的影兒,實際的豫表。等付足價款,真得到了購買的商品,那實際就成了我們的享受。在實際還沒有來到之前,我們可以捧著目錄上的精美照片圖樣,天天盼望商品的實現,當商品真在我們手上的時候,我們就進入了實際。在神永遠的計劃裡,真正的實際只有一個,就是祂的兒子耶穌基督。什麼時候我們碰見了主,就碰見了實際,碰見了真理。ㄧ個未碰見神兒子的人,是從來未曾活在實際裏。

真理?什麼是真理?人總喜歡把認識的東西,歸納成一條一條的道理,然後著書立說,傳揚宣染。似乎真理在大家的認識中,被理解成為“真正的道理”。自從三百多年以前,Sir Isaac Newton(牛頓)發表“自然哲學中的數學原理”(Mathematical Principles of Natural Philosophy)以來,地上聰明有智慧的學者,無不把他在這本書裡所揭露的力學,視之為真理。他曾經說過一句非常有名的話:『我好像是一個在海邊玩耍的孩子,時而發現一塊光滑的小卵石,或者是一個比一般貝殼更要漂亮的貝殼。但是卻有一個極其浩瀚的真理海洋,橫跨在我面前,等著大家去發掘。』(I was like a boy playing on the sea shore and diverting myself now and then finding a smoother pebble or a prettier shell than ordinary, whilst the great ocean of truth lay all undiscovered before me.)牛頓爵士把他自己比擬成一個好奇的孩子,在浩瀚無邊的真理海洋邊上發現一點點的東西。牛頓的發表無疑地在他所面對的大自然面前是謙卑的,但是他在“自然哲學中的數學原理”一書中所陳述的,僅僅是客觀物理現象的邏輯數學敘述,稱不上是真理本身。

兩百二十多年之後Albert Einstein(愛因斯坦)教授,以微分幾何的工具,更深入地討論了牛頓爵士的萬有引力定律。這個以幾何為工具的討論,衍生出一種奇特的結論,就是萬有引力的現象,乃導因於時空的扭曲。誠然,愈是幾何的敘述,愈發受到科學家的青睞,因為就意識上來說,我們就生活在時空糾扭的幾何裏。這種敘述,符合我們的物理邏輯,也可以說是更為“人性化”。只將萬有引力當成是超距離的神秘作用力,顯然不能滿足我們人的胃口。人的手需要摸到一些東西,人的舌頭需要嚐到一些味道,人的眼睛需要看見一些影像,沒了這些,人總感覺不踏實,不實際。但若要把這些當作是“truth(真理),那還有一段不短的距離。牛頓與愛因斯坦兩位科學界的先哲,可說都是絕頂超凡的真理敘述者,但是他們所能說的,卻還不是真理的本身。就好比說我們可以把迪士尼樂園(Disneyland)說得無比動聽,但除非我們真的搭著飛機到美國加州或佛羅里達州去,著著實實的買了一張入場券,通過大門入口,踏入迪士尼樂園,享受樂園裏的各種豐富,我們不能說我們擁有迪士尼世界的實際(或稱“真理”)。科學上的各種理論都得經過時間的演化,整個重力現象的描述,經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會演化成甚麼模樣,是沒有人能夠預測的。這樣說來,科學的各種觀測和理論,只能稱為“知識”(knowledge),而不是真理。

真正的實際,帶著永遠。沒有一絲一毫永遠的成分,稱不上是實際。我們每天早上起床,看見的每一樣東西,雖然帶著清晨的新鮮,但不是永遠。我們每天晚上睡覺前所思想的每一件事物,都罩著一身的疲累,更不是永遠。永遠的事物,不在我們有限的生命裏,永遠是一種不懈怠的尋求,因為神在每個人的深處都擺放了一個“永遠”。(傳道書三:11)在神的創造裏,只有人可以擁有永遠。除非我們真得到了永遠,我們就不可能活在實際和真理裡面。當主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時,祂說的是一件事,道路是永遠的,真理是永遠的,生命也是永遠的。而這三件屬靈啟示的發表,乃是一位活生生的人物,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翻譯和合本聖經傳道書的聖徒把三章十一節裏的“永遠”翻成“永生”,也許就是有這種的領會。

人有了永遠的實際(或真理),才會有平安。地上眾人的忙碌,都是為著得到一丁點的平安。多攢一點錢在戶頭裏,多爬高一點地位,心理才會覺得踏實一些。人生的變化實在太大了,不為自己豫備一點,如何想像那十年,廿年以後的生活?人一生當中,為著自己的老年作豫備,已經足夠忙碌。那有兒有女的父母,一想到孩子將來會如何?也會產生萬般的憂慮,因此,從他們小的時候開始,就送他們去學鋼琴,學小提琴,英語會話,唱歌跳舞,象棋圍棋,空手道,合氣道,柔道‧‧‧不一而足,因為“我的孩子不能輸在起跑點上!”今天地上的生活,充滿了不安的憂患意識,人人拼了命來回奔跑,為的就是那一丁點的平安!

這平安能守得住嗎?起跑在許多孩子前面的下一代,是不是因為跑得早了就跑得好?跑在前面了,就萬事OK,平安順利?我想這是一個弔詭的問題,沒有人可以掛上十足的保證。跑在前面的孩子,懵懵懂懂的失去了童年的健康成長,在憂心父母的多頭培養之下,已然摸不清自己成長的目標,將來稍稍長大一些,看看自己手上擁有許多不怎麼樣的技能,但卻又不知道如何使用。因為這些技能出於父母的憂慮,滿帶著父母的期望,但不見得就是適合自己的東西。生命中該長的,沒有長出來,倒是長出許多不甚合用的能力。也許有人會說,有好些孩子不就是在某些項目上,從早培養,才有傲人的成就嗎?是的!這話不錯。但這是剛好符合這些孩子身心特性的極端案例。有更多更多不成功的例子,躺在眾人的眼皮子底下,默默無聲地滑過許許多多人的一生,成為他們心中不再被提起的記憶。地上失敗的人,永遠比成功的人要多得多。但即使在某一項技能上登峰造極,也不能保證永遠持盈保泰。人的一生,不是成功的故事動人,乃是努力揮汗的奮鬥過程,能撼動人心,留下痕跡。

中東以色列國的國都是耶路撒冷。這一座城,是猶太教,基督教和回教三大宗教的聖城。因著長久歷史的發展,這座城裏住著許多不同信仰的百姓,也是許多政治和宗教衝突的熱點。今天這一座城裏的情形,維持在一個脆弱的平衡上,一個稍大一點的突發事件,也許就會毫不留情地破壞這種平衡,從而衍生出大規模的衝突來。這種令全球的政客和所有的人類提心吊膽的光景,與“耶路撒冷”的原意,有著千丈萬里的遙遠距離。根據考古挖掘的證據,這個地方在主前四千多年以前,就有人在其上開墾並居住。到了舊約時期,亞伯蘭(亞伯拉罕)擊敗基大老瑪和他同盟的王回來的時候,有一位至高神的祭司,麥基洗德(Melchizedek)帶著餅和酒出來迎接亞伯蘭。這位至高神的祭司是稱為撒冷王,意思就是“平安王”。(創世記十四:17~19)讀聖經的學者,通常把這王看成是撒冷城的王,這城也就是今天的耶路撒冷,所以這一座城乃是一座平安的城。

舊約聖經中第一次清楚的提到耶路撒冷,是在約書亞記第十章第一節。那時摩西的繼任者約書亞已經奪了城,耶路撒冷王亞多尼洗德心裏懼怕,邀約其他四王來攻打以色列人,但是耶和華神與耶書亞同在,以色列人在他們的神面前大敗五王,甚且因著約書亞的禱告,日頭停留,月亮靜止有一日之久,耶和華神在祂的百姓中間大顯神蹟。(約書亞記十:1~15)四百多年之後,大衛與跟隨他的人從耶布斯人手上奪回耶路撒冷,這城稱為“錫安的保障”,也稱為“大衛的城”。(撒母耳記下五:6~7)耶路撒冷城,可說是歷史甚為悠久的一座城。這座城名字的來源很可能並不是出自於希伯來文,而是當時迦南住民的語言,後來逐漸轉化成為希伯來文。根據聖經學者的研究,耶路撒冷的原意是“平安的根基”(Foundation of Peace)。一座有著平安根基的城,肯定是充滿了不能搖動的平安。

聖經上提到麥基洗德說:『他無父、無母、無族譜、無生命之始、無生命之終,乃是與神的兒子相似。』(希伯來書六:3)這是一個奧秘的啟示,是難以解明,許多人聽不進去的話。(希伯來書五:11)論到耶路撒冷城,也是一樣,因為聖經上也沒有提到這座城的確實來源,可以說,是另一個奧秘。但是我們讀經後真知道的一件事是,神的眼睛有耶路撒冷,神向耶路撒冷說話,神的殿在耶路撒冷,神住在耶路撒冷。地上的百姓要敬拜神,必須上耶路撒冷去。這一座城,是神在地上與祂的百姓一同的見證。你可以小看紐約、倫敦,巴黎和東京,但是不能小看耶路撒冷,因為這一座城裏的每一件事,都連著神和祂的心意。

這一座城裏住著神的百姓。舊約裏,提到城裏的眾百姓時,大多是說“耶路撒冷的眾民”(列王紀下廿四:14;歷代志下卅四:24;耶利米書卅八:8),只有在雅歌這本書裡,才會說是“耶路撒冷的眾女子”(雅歌一:5;雅歌二:7;雅歌三:5)。雅歌書裡對於神的子民的描述,有個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感覺。當初所羅門王執筆寫這首詩歌的時候,內心裡肯定充滿了羅曼蒂克的詩情。他看耶路撒冷的眾百姓,除了王自己以外,其他的都是耶路撒冷的眾女子。在王的心裏,只有女子,沒有男子。是女子充滿了整座城,男子完全沒有地位。對於一個在新約時代的信徒來說,只有主自己是真正剛強的男性。祂是真正的王,對所有的事物,擁有無可置疑的主權和能力,我們只能依靠祂,活出一個被王變化過的見證。

雅歌書裡,“耶路撒冷的眾女子”並不是主角。這本書裡的主角是豫表救主耶穌基督的所羅門王,和一位熱烈地追求著王的一位女子。雅歌中的女子追求王,也被王追求。這一對情侶的發展,開始於他們之間的口。女子說:『願他用口與我親嘴。』(雅歌一:2)親密的愛情,開始於口和唇的接觸。一個口願意接受另一個口,那只有在最親密的感情中引發。口與口的聯合,是兩個成為一個,是羅曼蒂克的結合,是愛情最深的擁抱。

真的愛情有種特別的滋味,雅歌書中說:『因你的愛情,比酒更美。』(雅歌一:2)稱為“酒”的飲料,是人類歷史中神奇的發明。許多甘美的醇酒,是由甜美的果實,加上發酵和蒸餾純化等過程中提煉出來的精華。尤其是葡萄酒,更可以稱的上是酒類的極品。酒可以釋放人的情感,提升人的快樂情緒,引發人的萬般詩情。唐朝詩人李白,是“斗酒詩百篇”的“詩仙”。唐朝的酒,詠出許多觸動人心,傳世千年的詩篇佳作。也許沒有了酒,就沒有了唐詩臻入化境般的萬紫千紅。也許是“酒”,造就了詩的國度。雅歌女子所享受的愛情,卻是比酒更美,我們可以說,雅歌之歌,勝過最高的詩作,它乃是“歌中之歌”。

雅歌愛情的滋味,在於膏油的馨香,膏油傾倒的憑藉是王的名。雅歌女子唱詠的詩句是:『你的膏油馨香,你的名如同倒出來的香膏,所以眾童女都愛你。』(雅歌一:3)王的名在眾童女之間傳頌,如同倒出來的香膏,發出吸引人的馨香之氣,因此成為眾人愛慕的對象。一個名,代表一個人。有些人的名字,腥羶惡臭不堪聞問。有些人的名字,散發出可悅的香氣,吸引眾人跟隨。人身上的味道和氣韻,在乎這個人的內涵和作為。一個健康的基督徒,被主的名吸引,一生跟隨主。這個名,是叫我們得救的名。(使徒行傳四:12)天下人間,沒有另外一個名字,能如此馨香芳郁,逸遠飄穹,吸引眾人的跟隨。基督徒呼求主耶穌的名,是天經地義的事。常常呼求,隨時呼求,可以把我們帶進屬天超越的香味和氣氛裡。

我們一被主吸引快跑跟隨,就會被主帶到“內室”。(雅歌一:4)內室是一個隱密的地方,只有主和我,我和主。內室裏,主完全的屬於我,主一切的豐富都完全歸我一個人享受。這是最完整的交通(fellowship),最親密的契合。我們的神是坐在三層天上的寶座之上,但同時也在內室與我們同在。這是聖經裡啟示出來的大奧秘。創造宇宙萬有的真神住在信徒裡面,信徒也要住在神裏面。神和祂所造的人,要彼此互住。神在人的內室供應人的各種需要,人住在神的裡面享受神永遠的榮耀。主耶穌在約翰福音裏的話,充分地說明了這一切:『你們要常在我裏面,我也常在你們裏面。』(約翰福音十五:4)欽定本英文的聖經上說:『Abide in me, and I in you.』“abide”這個字,在英文裡的意思是“忍受,持續,等待”。古老一點的用法是“居住”的意思。參照這兩個意義,我們或許可以領會成一種持續不斷儆醒般的居住。神住在我們裡面,是一個不會改變的屬靈事實,但要我們一直不停的住在主裡面,那得要有一份屬靈的儆醒。地上的生活,世代的潮流,太容易叫我們失去那份的儆醒,而迷失在潮流中。一句不適當的話,一件不適當的衣著或配戴,都可以叫我們失去了住在主裏面的堅持,也同時失去了神榮耀的覆罩。信徒之所以會感覺到迷惘不明踟躕不前,就因為是失去了這種持續不斷儆醒般的居住。簡單地說,就是在感覺上,失去了“主的同在”。一信了主,主不會離開我們,只是我們會有離開與神交通契合的可能。人之所以需要時時禱告,甚至是禁食禱告,就是要一直的保持住屬靈的儆醒,不離開與主之間的交通。

“住在神裏面”這個真理,在新約時代是一個已經成就的屬靈事實。舊約時候的摩西,就在他寫下來的詩句裏傳達過這麼一個禱告:『主阿!你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詩篇九十:1)是的,距離今天三千六百多年前,神的僕人摩西就有這樣的認識。今天他的禱告,已經應驗在信主的人身上,將來還要更進一步地應驗。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