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5日 星期五

耶穌的智慧和身量,並神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起增長(二)


生命最寶貴的意義就是它的過程和顯明。生命成長的過程中有許多的製作,把豐富的元素一點一滴的加入這個成長中的個體。一個在畫布上揮灑顏料的藝匠,或者是一個製作精美瓷器的師傅,將他們內心的想法和感動逐漸地放進作品中,就把這逐漸成形之藝術品的模樣,慢慢的雕琢出來。欣賞藝術品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事,但若有機會在藝術家的工作現場,直接見證整個創作的成形過程,也會叫人心產生深刻的悸動。

我曾看過一部有關法國雕塑家羅丹(Auguste Roin 1840~1917)的電影。影片中出現一幕羅丹在一個多霧的早晨,將巨大的石材搬進工作室的場景。這一幕叫我印象深刻,因為我意識到不久之後,就會有一件流動著光影,展現某種藝術形象的具體作品,從這巨大的石塊中出現。羅丹的銀幕形象深沉專注,他將石材擺放在工作室中間的地方,繞著這塊費勁力氣搬進來的龐然巨物仔細端詳,決定著在那一個地方敲下他的第一鎚,把某種神韻表現凝化在他的作品上。這當然只是銀幕上的“羅丹形象”,但光這個銀幕上的刻畫,就足以觸發我們裡面那深層的感動。

路加福音第二章裡描述約瑟和馬利亞,照著主的律法辦完了一切的事以後,就回到加利利,到自己的城拿撒勒去了。(路加福音二:39)主的成長,是發生在這個小小的拿撒勒城,一個被人藐視的地方。接著在第四十節,它說:『那孩子漸漸長大,剛強起來,充滿智慧,又有神的恩在祂身上。』這是相當寶貴的一處經節,因為這裡提到了主耶穌的成長。聖經不僅給了我們一個關於成熟的救主在三十歲的時候傳起諸天之國的福音,還給了一段主在人生命裡成長的記載。這個短短的紀錄,是一段屬乎人之生命成長的見證。感謝主!

一個健康生命的成長必須是剛強又充滿了智慧。生命中剛強的成長,是因著旺盛的活力,而在這強勁旺盛的活力中,又充滿了生命的智慧。智慧的充滿,帶進對生命深層的體會和認識,它不只叫我們活在當下,也使我們掌握永遠。生命是永遠的,不受時間限制的。沒有生命智慧的人懼怕失去生命,對永遠沒有盼望,當然不可能剛強。有了生命智慧的人,享受生命,活在永遠的認知和啟示裡,是天天剛強。

主耶穌的成長還有一個重要的元素,就是“神的恩”。神的恩在孩童耶穌的身上。“恩典”一辭原則上並不難領會。什麼時候有人無條件地把一件寶貴的事物擺在我們身上,供我們擁有並享用,又不索求任何報償,那是一種的恩典。但若談到了“神的恩典”,那就有個大大的講究。恩典的施予必須有個源頭,從神來之恩典的源頭就是神自己。主耶穌的成長過程裡看得見“神的恩”。有些人的一生是看不見任何恩典的。不僅是沒有人的恩典,更不用說是神的恩典。身上缺少恩典的存在是極其貧乏的。帳戶裡頭的存款不多,並不是真正的貧窮。地上真正貧窮的人是缺乏神來作恩典的人。基督徒身上有神作恩典,是真正富足的人。

神在人身上施恩典是藉著祂的靈。這靈在聖經裡被稱為“恩典的靈”(The Spirit of Grace)舊約時期的猶大國雖因背棄耶和華神而遭懲治,但因著神自己的名,祂還是藉著先知撒迦利亞應許要復興猶大國和耶路撒冷,那時神說:『我必將那施恩叫人懇求的靈,澆灌大衛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他們必仰望我,‧‧‧』(撒迦利亞書十二:10)和合本聖經中譯為“那施恩叫人懇求的靈”,英文是“The Spirit of Grace and of Supplications”。新約希伯來書也有“施恩的靈”(希伯來書十:29)的發表。這個“施恩的靈”,英文也是“The Spirit of Grace”。真認識神真信主的人身上,都有著一個特別的東西,聖經中稱為“恩典的靈”。真正的恩典,是在神的靈裡面,這靈是聖的,又稱為“聖靈”。今天地上信了主的基督徒,都有神的靈住在他們裡面,他們身上都帶著神的恩典。孩童耶穌長大起來的時候,祂的身上被人看見有著“神的恩”(路加福音二:40)

信主之前和信主之後,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生命見證。一個見證是沒有恩典的虛空,另一個則是滿了恩典的展示。使徒保羅在得救之前叫掃羅,是一個熟讀聖經知曉律法的法利賽人。他從年輕時就為著神的律法大發熱心。不僅有份於對司提反的逼迫,更是從大祭司那裡領了文書到處搜捕信主的猶太人,將他們綑綁送到耶路撒冷城拘禁迫害。然而因著他是神自己所揀選的器皿,並且要在外邦人君王並以色列人面前宣告主的名(使徒行傳九:15),主特意在他往大馬色的途中向他顯現。自此,他開始在猶太人的會堂裡宣傳耶穌,說祂是神的兒子,也愈發顯出能力,駁倒住大馬色的猶太人,證明耶穌是基督。(使徒行傳九:20~22)神的恩典在使徒保羅的身上非常顯著,以致於在他寫給哥林多教會的第一封書信裡提到說:『我原是使徒中最小的,不配稱為使徒,因為我從前逼迫神的教會。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纔成的,並且祂所賜我的恩,不是徒然的,我比眾使徒格外勞苦,這原不是我,乃是神的恩與我同在。』(哥林多前書十五:9~10)

成為基督徒並不是我自己的選擇,我曾經存心藐視過信主的人,認為他們是世界上精神狀態軟弱的人,需要有一種精神寄託和支柱,才不至於崩潰絕望。所有看不見的東西如何能信呢?一個受過科學專業訓練,經過邏輯專業洗禮的人,怎麼可能去接受看不見摸不著的“神”?那不是對於理性思維的一種污辱,對於科學的背叛嗎?更何況信了主之後就得聚會,時間上那麼不自由,有必要把自己弄得這麼難過嗎?但是一碰見主之後,就完全不同了。主是寶貴的,主的靈雖然看不見,然而祂的顯現和帶領又是那麼真實,有什麼理由不能接受呢?況且聚會裡滿了主的同在與供應,少了聚會就少了豐富。我們可以說,能信主得救,完全是主的恩典。基督徒的身上,的確有神的恩典。

主十二歲的時候,上耶路撒冷去過逾越節,祂的父母親在回拿撒勒城的路上找不著孩童耶穌,就轉回耶路撒冷去找祂。三天以後,在殿裏找著了,看見祂坐在教師中間,一面聽,一面問。凡聽見祂的,都驚奇祂的悟性和應對。(路加福音二:41~47)主耶穌在清楚的表達了祂必須以天父的事為念之後,順服了父母親,同他們一同回到拿撒勒。 (路加福音二:48~51)主耶穌的成長在生理的律上和我們完全一樣,但是在悟性和應對上,在屬靈關心的事情上,有一種特別的光景,和我們不同。我們必須是在碰見了主以後,才可能有這種的成長。祂的母親馬利亞把孩童耶穌的一切事情,都謹慎的存在心裏。我們每天生活中,碰見的許多事情都可以忘掉,唯有屬靈生命的成長,需要小心謹慎的保存在內心裡。這不僅是說到我們個人的成長,教會中所有弟兄姐妹的生命成長,都需要我們珍惜並謹慎的保存。有甚麼樣的事物比起神聖屬靈生命的成長更為寶貴呢?那是神的作為,是神心意的發表,是教會的見證,是神國度的顯現。神在我們身上的經營至終要帶進主耶穌的巴路西亞,帶進神的榮耀。

生命的成長,總有一個積極的目標。上小學寫作文的時候,幾乎每一個人都會碰見一個看起來尋常不過,卻最不尋常的題目:“我的志願”。有人願意當科學家,有人願意當老師,有人願意當畫家,也有人願意當總統。所有這些孩童時代作夢式的幻想,都有成真的可能,但那需要有一個成長的過程。逐漸成形積極的成長,會得到旁邊觀看者的喜愛。ㄧ個逐漸成形的老師,會叫老師的老師心生喜悅。一位逐漸展露藝術才華的畫家,會叫師長朋友滿意。我們在這裡所分享的成長,當然指著健康的成長。ㄧ個逐漸成形的小偷或強盜,會使周圍的朋友喫驚。但這種不健康的成長,卻從來不是一個健康個體最初的選項。

孩童耶穌的成長,是在智慧和身量上,並且在神與人對祂的喜愛上。(路加福音二:52)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必須長成一種的身量(stature)。這個成長一直長到卅歲(路加福音三:23),然後纔出來盡職。舊約民數記第四章裡提到進到會幕裏來服事的利未人祭司,必須年滿卅歲。只有到了卅歲,纔能長成一種盡職的身量。救主耶穌的傳道,是在一種成熟的身量上來進行。身量指的不僅是身高,還包含著一種氣氛,成熟和容量(capacity),我們也可以把它們統稱為“器度”。當聖徒在神聖生命的成長中還是孩童,還未長出器度來的時候,就無法背負主耶穌要放在他身上的負擔。教會裡的服事需要有成熟的器度,才能產生出主耶穌豐滿的見證。許多的教會生活裡面,可能會出現各樣的衝突,爭競,疏離與隔離,其最重要的原因乃是服事的人缺少了器度,叫神的榮耀受了虧損。

人長了身高不一定長出器度來。身高的增長是生理的,器度的增長則是屬魂甚至是屬靈的。只有在屬靈的器度上獲得了充分的增長,教會中的服事纔能時時聯於主,教會的見證纔能健康又明亮。一個服事教會的人,不能看著自己的身分:是牧師、是長老、是執事,是先知,或者是傳福音者。也不能看自己的恩賜:講方言、醫疾病、趕汙鬼。更不能將眼睛專注在統計數字或奉獻款上。我們的眼睛必須一直並永遠地放在主身上,讓聖靈有完全的主權。前面所提到的事物並不是不重要,但都沒有主來得重要。父神的眼目永遠在耶穌基督身上,我們的眼目也必須永遠在耶穌基督身上。

今年二月初,帶著小女兒到嘉義大學的蘭潭校區去參加研究所的入學筆試。女兒坐進考場以後,我信步繞著校園,作一番親切的巡訪。那天早晨,校園內空氣清新恬靜,瀰漫著一股散不開的霧氣。教室旁邊有一座圖書館,是一個三層樓的建築。圖書館前除了有個寬敞的大門以外,兩旁還建有單層樓高的邊牆,襯托著整座大門入口。我邁著輕鬆的步伐走向圖書館,突然間聽見一聲清脆悅耳的鳴叫。這個聲音深具穿透的力道,百步之遙仍清晰可聞。我舉起頭來,尋找聲音的來源,但見一隻身軀嬌小的雀鳥,昂首挺立在圖書館的邊牆上頭,引頸放喉高聲啼鳴。它顯然將這個地方當成是一個豪華絢麗的舞台,盡情盡興地唱出它對這個早晨的萬般詩情。我非常訝異!整個人被它唱得晃動起來。在這個清新恬靜的早晨,這隻小小的麻雀,以它的歌聲抖動了整個校園。校園內入學筆試的緊張氣氛,霎時間被釋放了。

身量與器度,不是以年齡或地位來度量。身量與器度乃是以生命的容量來測度。一隻身軀龐大的巨象唱不出雀鳥抖動整個校園的情懷。生命不同,器度就不同。在教會裡見證的顯明,不是你的工作有多少,不是你負不負責,乃是聖靈在你的身上工作有多少。朱韜樞弟兄有一次在台北的聚會中,交通到詩篇的第129篇,說,這裡有一個人,是“扶犁的”。這個人在詩人的背上扶犁而耕,耕的犁溝甚長。從人看,這扶犁的是一個人,從神看,這扶犁的就是神自己。每一個服事主的人身上都應該有一到深且長的犁溝傷痕,讓神自己可以種進來。有了神就有見證,沒有神則僅能稱為“人的功績”。

身量和器度的成長,不是完全屬於個人的。有了個人屬靈的長進,纔能帶進教會整體的成長。神今天在地上所要作的,就是要建造基督的身體─教會。地上的建造是鋼筋,混凝土和磚塊,屬靈的建造則是生命的成長。禱告、讀經和聚會不一定能叫生命成長,但若不禱告、讀經和聚會,肯定無法叫神聖的生命在我們裡面成長。

人成長的時候,總有一個成長的標的。有人很注意自己的成長,但幾乎忽略了其他人的成長,這不是真正的成長。教會中的成長,需要在主的眼光中,照顧到所有聖徒的成長。我們不是要長成一位“長老”,一個令人尊敬的“牧師”,或者是一個有口才能站講台的“傳道”,而是要一起長成為主在靈裡的聖殿。能講十字架的道,但內看著自己的人是羞恥的。能在講台上口沫橫飛的傳講有能力的信息,但卻不關心聖徒的屬靈光景,頂多是屬靈舞台上的巨星名嘴。佔著“長老”或“負責弟兄”的“地位”,只知宣傳政令頤指氣使的作風,是鞭打群羊不忠心又沒有見識的惡僕。真正屬靈的人,得要完全的避開這些。

使徒保羅在寫給以弗所教會的書信裡,有一個全方位成長的發表:『祂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或翻成“建造”)基督的身體。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以弗所書四:11~13)基督見證的身量,是由所有的聖徒在生命中長大成形。在這樣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眾人逐漸地在主真理的話(真道)上同歸於一,並且認識神的兒子,成為祂在地上豐滿的見證。阿們!

PCL 20130213

2013年2月11日 星期一

耶穌的智慧和身量,並神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起增長(一)


年初帶著家人在墾丁海邊的一家飯店吃早餐。那是一個明亮的早晨,陽光灑在湛藍的海水中,晃動著閃爍跳躍的光點,好像一顆顆晶瑩剔透的鑽石,陳列在細心地折疊過的藍色緞帶波浪中,等待著鑑賞家的眼睛。太陽距離地球有一億五千多公里之遙,從它表面上發射出來的炙熱光線,需要經過八分鐘左右的時間,才能抵達地球表面。這些太陽光,經過了折射和反射,把許許多多太陽的影像定格在大大小小的水滴上,這就成了炫麗愉悅的光采,向著神,向著人展現出一種絕世的風華。

許多人有了錢以後,也生養出昂貴的鑑賞能力和慾望。他們在國內國外走訪許多知名高級的寶石精品店,仔細地用放大鏡檢視各種寶石的紋理和光彩,把他們認為最有價值,最具展現魅力的標的物購買下來。當他們掏出信用卡交在店員的手上時,心裡充滿歡喜,因為從這一刻開始,這顆(或這串)寶貴的石頭,就屬於個人的收藏了。寶石的物理化學特性非常穩定,它不受潮,不氧化,肯定是千年萬年永不褪色的收藏品。富有的人家裡可能有個無堅不摧的保險櫃,或者也可以到一個具有一定規模的銀行,這些地方都有著由其厚無比的鋼板建造起來的保險室。向他們租一個保險櫃,然後小心翼翼地,將刷了卡以後捧握在手心上的寶石,放進保險箱裡。自此以後,這些寶石常常居住的地方,就是黑漆漆,不見光日的狹小斗室,由堅實厚重的保險裝備無情地守護著。從外面看來,這些寶石在富貴人家的手上,都失去了光采,因為它們都被黑暗監禁了。偶而遇到一些“特殊場合”,才有了一丁點的機會,在貴婦高貴挺立的頸子上,或者纖細優美的指頭上“放風”,短短暫暫地喘息出動人的光采。

太少有人的心中存在著一種智慧,認識真正珍貴的寶石是不能被監禁的,它不可能被任何人監禁,因為沒有人有能力來監禁它。湛藍海浪上頭的寶石你能監禁嗎?它的價值超過你手上任何信用卡的額度,不管是頂級,皇家級,御用級,宇宙級,(無所不用其極‧‧‧銀行裡的無限創意)等等,都不夠用。但只要是你或我,存著一個孩童的心,都可以無限量地暢飲這湛藍海浪之寶石的萬千風采。

        飯店的落地窗帶進來的,不僅是整片耀眼的海,還有迎著風吹動,高聳椰子樹的樹影,和來來去去晃動的人影。這些在飯店外頭活動的人,看起來都比坐在飯店裡頭吃早餐的人更顯得朝氣篷勃。一月初的週三,是上班上學的日子。除了退休和出差開會的人以外,大家應該還是照著日常的生活作息,來回在職場和家裡奔走。能夠在早春的非上班時間,悠悠閒閒地坐在墾丁臨著海的飯店,吃上一口早餐的人並不太多。放眼望去,飯店裡的客人年紀偏高。大部分都是操忙了大半輩子之後,享受退休生活的人。退休的人身上總有點兒年紀,年紀加上豐富的人生閱歷,可以寫成一本厚厚的自傳。然而飯店裡的客人,看來並不快樂,他們大多沉默著低下頭來看著盤內的食物,一口接著一口地吃,把吃早餐當成早上起了床以後,必須要進行的功課。窗外的海,浪花上激情的寶石,早春的微風,風中飄動的樹影,一點兒也闖不進那逐漸老化並且失去了顏色的眼眸。

在我的右前方,有一對年紀更為老邁的夫婦,一同坐著吃早餐。也許兒女都忙著事業,或者是待在需要飛機才能連繫起來的遙遠國度,努力地經營他們自己的生活。這一對夫婦坐在一個靠窗的座位,也正努力地吞嚥著眼前的食物。老先生的背有點兒駝,在這個不算太寒冷的早晨,穿著一件淺灰色夾克,嘴裡緩慢地嚼動,然後又小心地吞嚥。這是個每天早上都得進行的儀式,把一段帶著海之味道的早晨消耗在煎蛋,培根和吐司麵包上。老太太則坐在先生的對面,她顯然已經提早完成了吃早餐的儀式,用她一雙沒有笑容的眼睛,沉默地望著餐桌旁一塊披著影子的地板,等著他吃完最後一口麵包,然後拿起餐巾紙來擦拭自己的嘴巴。

        生命的活力顯現在年輕朋友的身上,生命的成熟,應該可以在年長的人身上看得見。無奈乎!我們經常在年老的人身上讀出無奈與灰白,這是一件令人害怕的事。我最害怕一生的歲月虛度,年老時只剩下空虛和無奈。人一生這樣的過法,無疑是一齣逃不開的悲劇。年少時輕擲歲月,年老時無語問蒼天,生命不應該只是這般悽慘無望的結局。

年歲的增長,不見得就是“身量”(stature)的增長。許多人是有個四、五十歲的個頭,但卻僅擁有一個七、八歲不成熟的心智。看看政客間,彼此的互相攻擊和爭名奪利,不就是很好的寫照嗎?許多事業成功的企業主,也是一般的光景。他們的嘴吹噓自己的成就,寫出自傳,寫出“成功術”,寫出無以名之的驕傲,卻少了那一份應有的成熟和“身量”。年輕人追求光鮮亮麗的外表,以熱情擁抱追求心怡的偶像之際,應該停下來思量思量,這樣作是否值得?畢竟在不太遠的將來,牙齒會鬆動,眼睛會老花,無情的皺紋會爬上原先細白鮮嫩的肌膚。許多媒體上的帥哥玉女,沒有一個能敵檔得了歲月的侵襲。再多的拉皮,再仔細精心地保養,總脫不掉“老”的咒詛。人的一生需要注意生命的成長,長出一種的身量,長出一種的成熟。

約翰福音第一章裡提到太初就有的“道”成了肉身,豐豐滿滿的有恩典,有實際(約翰福音一:114)。神的靈進入童女馬利亞的腹中,馬利亞還懷胎足月,生下了一個聖別的嬰孩,並按著天使的吩咐,將祂取名為“耶穌”。在滿了潔淨的日子裡,嬰孩耶穌按著摩西律法,,由父母親帶到聖殿去獻祭。他們獻上的,乃是一對斑鳩或兩隻雛鴿(路加福音二:21~22),顯然約瑟的家境不是那麼富裕。我們的救主耶穌,就生在這麼一個不怎麼富裕的木匠家裡。

從襁褓中的嬰孩,要長成一個成熟的個體,需要經過孩童期,青少年期和成熟期的各個階段。我們主的成長,並沒有一個脫離自然律,令人吃驚的特別過程。祂的成長完全跟我們一樣。我們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各種滋味,主也嚐過,祂和我們沒有任何不同。希伯來書裡說:『兒女既同有血肉之體,祂也照樣親自有份於血肉之體,為要藉著死,廢除那掌死權的,就是魔鬼。』(希伯來書二:14)主如果沒有經過“血肉之體”的成長,就和我們不同。父神將祂的獨生子賜給我們的作法,就是讓主經過血肉之體”的成長。主在祂的成長中能經歷和我們同樣的經歷,這是頂稀奇的一件事。但是聖經裡有關於主成長的詳細過程着墨不多,只有在路加福音第二章裡頭,給我們開了兩個小小的窗戶。這兩個小小的窗戶,是第四十節和第五十二節的兩處經文,其間又插入了一段主十二歲的時候到耶路撒冷去,坐在教師中間一面聽,一面問的記載。(路加福音二:41~51)照著人的想法來說,主既然是獨一的真神來到地上成為一個人,就沒有“問”的必要,因為祂是神穿上人的肉身,理應知曉所有的奧秘。這樣的一位救主來到了聖殿,應該開堂講課,解疑釋惑,為什麼還得左聽右問地,像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孩子?的確,一個十二歲的孩子坐在教師中間聽聽問問,是一幅溫馨生動的圖畫,但是,祂是主啊!一個年僅十二歲的救主‧‧‧,太太奇妙了。

讀經就是這樣,常常有匪夷所思的內容深深觸動著我們的心和靈。神來成為一個人,仍然需要按著祂所定規的律來成長。神的創造藉著說出話來就行,但要長成一個成熟的個體,則需要按著神的律,在時間裡慢慢地成形。我們主的整個成長過程和我們完全一樣,或者說我們的成長和神來長成一個人完完全全是一樣的。這實在是太奧秘,太奇妙了!讚美神!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