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4日 星期六

《誰是正義的一方?》

《誰是正義的一方?》


一場剛發動的戰爭

建立了兩個陣營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

誰是正義的一方?


無所不在的照相鏡頭

製造出洪水般的視頻

有以色列的

也有巴勒斯坦的


地被鮮血染紅了

身體進入無盡的睡眠

叫囂不已激動的吶喊

顛簸顫抖髮白的老婦

槍口底下無言前行的男子

滿臉灰塵裂嘴哭泣的孩童

在以色列

也在巴勒斯坦


破裂磚牆的兩端

共飲一潭苦水

痛徹心扉

水中盡是仇恨


牆這端的群衆

看著那一端的視頻

歡心跳耀

宣告正義得勝


牆那一端的群象

看著這一端的視頻

歡心跳耀

宣告正義得勝


這一端是巴勒斯坦

也是以色列

那一端是以色列

也是巴勒斯坦


這巴勒斯坦和以色列

不是海邊的兩個國家

而是你和我


這世界的眼睛

全蒙了瞎

黑夜降臨籠罩大地

全將仇恨當成正義


屠殺被視為必然

大家共飲一潭苦苦的水

眼裡全是怒火

滿心全是仇恨


離開了愛

怎能奢談神


神不在這場戰爭裏面

神在戰爭之外觀看


看看我們選擇牆的那一端


一場地獄之火的遊戲

有血有火有死亡

那一道分隔的牆

已圍成銅牆鐵壁

兩端混成一端

他的名字

稱為巴勒斯坦以色列

也稱為以色列巴勒斯坦

不用在兩端下注了

他已經是一端了


轉向神吧

轉向主吧

只有我們的禱告

才能連於神的寶座

還有一端

就是我們的神


只有在罪惡全都顯明之後

才有完全的拯救

只有撒旦被丟到地上之後

才有主的降臨


主啊

縮短這痛苦的時刻

快快顯明於你的降臨


巴勒斯坦以色列

以色列巴勒斯坦

都有你的兒女


2023/10/15




2023年10月12日 星期四

《血腥的衝突》

 《血腥的衝突》


從十月七日以來

心裡就有一塊沉重的大石頭

在暗處哭泣

這個世界太血腥了


僅嚥下一塊食物

就哽住喉嚨

只吞下一口涼水

就淚流滿面

滿心的罪惡感

刺痛了每根神經


遠處殺戳的聲音並不遥遠

躺在自己家園附近的身體

以翻白的眼睛

看著清晨的太陽

卻等不到夕陽了


無辜的孩童來不及長大

將手一鬆就長眠了

槍手們蒙著面罩

冰冷地釋放一把火

燒光一個童話


星光底下的音樂節

瞬間變為屠宰場

音符紛紛從天上掉落

血跡斑斑

以槍與火箭炮

壓制所有的歡慶

黑影幢幢


鐵劍塞住所有的出路

父母親懷裡的孩子

滿心驚恐

塵沙中飛起的衣袍

擋不住鐵拳的攻擊


數十萬大軍壓境

没水没電没食物

不知如何尋找明天

爆炸聲此起彼落

似乎沒有盡頭

高樓大廈都已崩塌

塵霧從廢墟中升起

終於可以看見地平線

但遥不可及


巴勒斯坦是強權底下的棄嬰

鎂光燈總朝向大衞星

而將彎月刀甩向沙漠

父親母親與孩子

只能在沙漠的風暴裏

呼吸著自己肺裡的空氣


大衛星和彎月刀

都有天啟的經典

以實瑪利和以撒

曾同飲於一口泉


火箭炮與飛彈

對準自己的兄弟

聲稱是為著公理和正義

血肉模糊的街道

淒聲呼喊兄弟情


這是一鍋甚麼樣的粥

有誰能够品嚐?


戰爭永遠是一個不可饒恕的罪惡

不管發動的是那一方


大地旣然已被吞噬

我只有閉上眼睛禱告

紀念所有的靈魂


2023/10/12






2023年10月1日 星期日

《回覆有關寫詩的事》

 《回覆有關寫詩的事》


###,


謝謝您的鼓勵,給了我更多的動力。😀😀


我今年剛滿69歲,比祥子哥年輕些。


我大一時,有一天在和平東路上走著,就碰見羅門老師。當時我們並不認識,但是羅門老師直接來和我們說話,帶我們回他的“燈屋”。整個下午和我們談詩,談現代畫。那天下午,開啟了我對文字和藝術的感覺,印象極為深刻。


之後,當然會讀羅門老師的詩作,然後又接觸余光中先生,楊牧先生等人的詩作。年紀大些,讀洛夫老師的‘’石室之死亡‘’,相當震撼,他後來的“漂木”,我也非常喜歡。


兒教社裡有一位很會寫詩的蕭和達,我從他那裡也領會不少寫詩的訣竅,非常謝謝他。


祥子哥有詩人的才華與特質,全用在廣告文字的表現上。還有邱松木的“誰偷吃了月亮”,曾獲得洪建全基金會的兒童文學創作獎。這些朋友都帶我進入了文字藝術的堂奧。


我非常喜歡詩中的文字,這些文字對我來說,充滿了無可救葯的魔力。


我體會身邊的每一件事物,都能成詩。一杯水,一朵花,一座山,一湖瀲灧的水光,一個過路的行人,一個動人的傳說等,都可入詩。詩可以說是精煉出來的文字,把一般口語中不能表達出來的東西,用一種特有的意象和流動來表達。許多我們所看見的,所聽見的,所聞得見的,所摸得見的事物背後,都有些可說的故事。


三島由紀夫曾表達過這麼一些概念,就是寫下來的文字,必須從外面進來,經過輾碎拆解後,再重新組合。而我也體會,在我們人的深處,對所見所聞,都有一種深刻的對應。這種對應是流動的,也有種無法測度的度量。似乎我們心裡的那個宇宙,可對比外面那個大而無法測量的宇宙。所以我常提醒我的學生,要開採內心的宇宙。現今的世代,許多人在外面追求許多東西,但到頭來都是一場空,惟有內心被開發,人才能有真正的滿足。我在寫詩的過程中經歷這些。


詩文的產生,首先是我們對環境中人事物的體會,然後在內心中默想,抽絲剝繭般地審視,讓流動的意念逐漸形成一個故事或情節,然後以最真實的感受寫下文字。這是一種意識的流動,但不一定容易被領會,所以還必須有以下的步驟。


初寫出來的文字,就像一堆打在石頭的浪花,缺少層次和節奏。作者必須來回朗讀幾遍,把節奏和情節層次安排妥當就可以了。當然詩文中的文字也有講究,就是同樣的字,不要重複太多,如果還能押點韻,那就更好了。但這些只是一些技巧,最最重要的,是詩文中所要呈現出來的意象。


一篇詩作如果缺乏意象,那也只能是文字的堆砌,有些人寫的就是這些。


在寫詩這條路上,我是一個學生,但豐富了我的人生。


您坐在學生的課堂上聽課,這幅圖畫好美。😃😃


祝身體健康

精神愉快


2023/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