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9日 星期六

《幽靈正在猛力敲門》

 《幽靈正在猛力敲門》

這篇文章,真夠震撼的。
我這篇文章標題,來自於其中的一句話:
“The specter of climate change is at the door and pounding hard.”

氣候極端的變化,不是新聞。
這幽靈在人間徘徊七十多年,甚至都已經寫在教科書中成為基本教材了。即便是一個中小學生,都可以站起身來說得頭頭是道,但是,我們真的認識這可怕的幽靈嗎?

這篇報導,說的是“幾乎一半地球的生命徵象(Earth's vital sign)都已達紅色等級了。”

科學家們將地球生命徵象,定有31個指標,現在已有16個指標達到紅色等級,而且毫無趨緩的可能。

就好像看著一輛衝向懸崖的車,無法刹住,而我們都在這輛車上。

極端氣候絕不是遠方的硝煙,乃是飛近家門口的炸彈,没有人躲得掉。大自然正以這種方式,來宣告人類的債務重重。

過多的油耗,過多的砍伐,過多肉食,過多消費,都是我們還不起的債。

暫時,我們還可以躲在裝了空調的室內,討論著極端氣候,設定法律,配置經費,但這問題,不是哲學問題,不是文學素材,不是政治口號,甚至不僅僅是一個科學問題。而是正在威脅著每一個人的可怕敵人。

就像一頭笨重的大象,闖入狭窄的巷道,轉不過身來,且前巷後道全是火苗。

這氣候的問題,也許還有些隱藏不解的原因,但人類對自然資源的濫用,是主要原因。

人心的貪婪和寡恩,造就了資源的濫用。當富裕的人,坐華車,住豪宅,穿華服,啖美食,地上還有許多在生死邊緣掙扎並餓著肚子的人。難怪聖經上說,財主進天國,要比駱駝穿過針的眼還難。

要能轉變這種趨勢,需要大幅度改變我們生活的方式和步調,而這正現代人的死穴。

多買一部汽車,就多一份汚染;多買一棟房,就多破壞一份地土;多建一座工廠,就多消耗一份能源;多坐一趟飛機,就多消耗一份石油。

現在,地上擠著七十八億人口,多吃一口飯,多吸一口空氣,都顯得奢侈。這就是今天廿一世紀的景象。

地球生命徵象的紅色指標,顯然是全地震響的一聲巨雷,我們該醒醒了,琢磨一下,人類生命存在的意義是甚麼?

我想,我得回去讀聖經禱告,保持著靈裡的儆醒,也為大家禱告。

2022/10/29

https://www.sciencealert.com/almost-half-of-earths-vital-signs-are-now-code-red-scientists-warn?utm_source=ScienceAlert+-+Daily+Email+Updates&utm_campaign=fc80e1b9c0-RSS_EMAIL_CAMPAIGN&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fe5632fb09-fc80e1b9c0-365574637

2022年10月16日 星期日

《憂鬱的世代》

 《憂鬱的世代》


今早讀到一篇有關於“憂鬱症”的文章,心有所感,寫篇文字以分享大家。


這篇文章中提到現代人之所以比較容易罹患憂鬱症,是出自於兩大原因:


1. 與人“過於”親近。


2. 資訊“過於”大量。


因此,如果身上出現憂鬱的症狀不是你的錯。我們得對這個目前的生活環境,有相應的處理。


<<<<<<<<<<<<


試著離開那些泛泛之輩,與一些交情不深的人保持距離。今天的世代,充滿了膚淺的情緒。有太多人活在當下,無力擺脱膚淺文化和沉重虛假的資訊,但卻渴望能自由自在地生活,探索生命的內容。你若有這種感觸,就能踏出自由的第一步。


膚淺的幽默充斥著各種媒體,這些都是各路網紅花上時間和精力所經營出來的作品,把大眾的生命内涵,弱化到薄薄一層的時空裡。大家似乎都被拘鎖在這薄如張紙的地方,但呼喚自由,卻是我們的本能。


真正的幽默,需要有些生命的度量,能啟發些深刻的探索,但這絕不是衆多網紅資訊所能提供的。當我們從一個網紅跳躍到另一個網紅時,不可能在生活裡刻劃下一道道深刻的軌跡。


廿一世紀,是一個精神雜混且貧乏的世代,資訊氾濫價值錯亂,我們容易失去活下去的動力與方向,因此需要智慧來擺脱精神上的困境。


網際網路所產生出來之巨大的資訊量,將整個世代壓得透不過氣來。這就像毒癮般地滲入了身體内。每個人的深處都渴望能戒掉這種如毒蛇般的癮頭。我們盼望能有效地使用網络通道,但不希望成為網路的奴隸。


試著拿本紙頁編排的書籍,進入書的內容。作者寫書,勢必經過深刻的心理活動,這些都是觸手可及的瑰寶。一本書的內容,可以是一個下午的探索。當凝起神來閱讀的時候,這書的世界,就完全屬於讀者。有人說,閱讀是另一層的創作,這話說得好,也說得深刻。或許當靈感詩情澎湃時,也可執筆為文,烙下心情篇章。


試著聆聽一首鋼琴曲,或一首氣勢磅礡的交響樂。聲音的世界,是上天的恩賜。一首音樂的承現,只能在時間的流裡出現。音樂的色彩,叫時間的流動有了景緻和故事。


聆聽樂音,也是另一層的創作。樂符在心中所編織的圖象,屬於聆聽的人。不同的時空,不同的人,將產生不同的景象。只不過這些創作出來的作品,只能停留在那一刻,無法發表出來,但是音樂卻有種無法抗拒的魅力。


試著去凝視一項藝術作品。也許是一幅畫,一件彫塑或是一張照片。凝視,是有意義的創作。一件藝術作品的成形,出自於創作者的慧黠匠心。時空圖像似乎就定格在作品上,但傳遞出來的訊息,卻是多面多方的動態。我們的心,能隨著作品的呈現來運轉。


凝視出來的作品,活化在内心中,屬於觀賞者的私藏,也是與原生創作者間的心靈溝通。這溝通,跨越世紀,跨越衆山群洋,實在是一件特神奇的事。


廿一世紀的資訊叢林中,需要耐心走上一條有方向的路。一步一步地走,留下深深的脚印。將這些脚印串流一起,就是我們自己在珍貴的生命中留下的足跡。這足跡完全屬於走路的人,在整個宇宙中是惟一的,也是珍貴的。


引路的人很多,但絕不是那些網紅或哲學家,因為他們也都有自己的引路人。


真正能引路的人,就是你自己。我們裡面正直的心,引著我們一步一步地往前。


對於我而言,我必須禱告我裡面的主來帶領我,因為我不夠强壯。


我看天上的飛鷹,非常羨慕它的高度,但它能看見我在地上走過一道完全屬於我自己的足跡,我卻看不見它在天上飛行的軌跡。


當我們用心走在這生命的路上時,拋卸沉重的負擔,望著影像模糊的未來,就此遠離憂鬱的侵擾。路上的藍天綠地和紅花是我們一路的陪伴。


願我所信的主,祝福所有的朋友


2022/11/16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今年從東北方向來的風》

 《今年從東北方向來的風》


聽說東北風來了

不知這風吹著多快

只想儘快吹熄這燥熱的暑氣

關掉費電的冷氣


太陽還像玄鳥般懸著

試圖阻擋它接近的速度

氣象播報員口沫横飛

我們的眼睛

緊緊盯著今年的秋天


中秋夜已經去遠了

吃不完的月餅

早已成了垃圾場内的一層灰

追著去年的月光

消影匿蹤


精緻的月餅盒

像街邊的流浪犬

被主人丟棄在關愛的眼神之外

那是舞台後卸下來的妝

是政客名嘴攝影機背後蒼白的面孔

廿一世紀

像極了十八世紀凡爾賽宫中的化妝舞會

是氧化過的金屬


遠處的硝煙是場無情的爭鬪

權力正以百姓的血淚

寫下歷史


今夜

月亮正好追上自己的影子

我們曾在炊煙嬝嬝的月光下

愉快地吞下一塊一塊的烤肉


那一夜

戰場上升起的

是滚滚的硝煙

百姓吞下的

是血也是淚

還吞下了許多没法用禮盒包裝的無奈


戰爭是一種貿易

不以金錢支付貨款

乃是以鲜紅的血液作交換

歷史將是一本帳册

記錄著鲜血的數量

然後放在圖書館裡

成為論文寫作的資料


戰場那邊的北風

應該也是同樣地凄涼

路旁廢棄的坦克

摸著凄冷的月光

孩子們的母親

緊抱著那滿懷的凄冷

冬天似乎不遠了


2022/10/10

2022年10月8日 星期六

《三闕心語》

 《三闕心語》

《首闕》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
將我們的眼睛帶至四百六十五億光年遠
那裡的星星
已有一百三十八億年的高齡

仍然
有許多我們看不見的地方
無情地挑動我們的好奇心
地上滿是對星空的歎息
天文學家望著銀幕
深深鎖住眉頭

這眉頭
曾出現在普林斯頓校園間
那時
愛因斯坦往窗外看著那年的秋
落葉繽紛北風吹涼

叫眉頭鎖得更深了

他心裡正想著
上帝怎麼會在拉斯維加斯擲了骰子

這眉頭
也曾出現在伍爾索普莊園裡
那時
牛頓望著秋天的那輪明月
猜想著為甚麼這皎潔的月亮
不學著樹上的蘋果
掉落到地面
一直到一顆熟透的蘋果
敲出了驚人的天啟

之後
他又眉頭深鎖
為甚麼小貓不走大貓走的大洞
於是他為小貓
另開一個小洞
然後牛頓笑了
笑得像剛寫下了一個方程式

《次闕》

黑黝的天空
將有更多的黑黝
所有的光譜
都往紅外線方向偏移
波長愈拉愈長
像扯不斷的情絲
天老地遠
就顯得更為孤單了

我好像站在這宇宙的中間
時空皆離我而去
觀影自盼
盼得更多的黑夜
為何這個宇宙的中心點
顯得這般渺小
小到連自己也看不見了

今晨在山上的呐喊
到底可以傳得多遠
旅行者一號帶着整個世代的夢想
已經來到百億公里遠的地方
晃悠瞬間已是四十五個年頭
這是叫幼兒變成大叔的年歲
但有人還在爭論
這孤單的旅行者
未曾離開過太陽吹過來的風

一個被認為是隱藏的奧秘
被三個實驗科學家無情地判定錯謬
物理的法庭裡
愛因斯坦敗訴
波爾舉起勝利的手
歡慶則來自於諾貝爾獎
上帝正和大家玩着骰子的遊戲
祂是正宗的莊家

《尾闕》

海岸邊一顆屬於真理的石頭
霎時間又陌生了

遠處的坦克
催逼著核武寒冬
那是麈沙與麈沙的鬥爭
不是你的死
就是我的活

或者
大家一起成為一顆不能說話的塵沙
孤獨飄浮在寒冷的宇宙中
讓温度降得更低
大家更没話可說
也更没有說話的餘地

站在宇宙的中心點上
我拒絕這個選項

在那個紛擾不明的世代之外
應該有個温暖可人之處
是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看不見的地方
祂深藏在我裏面
極深之處

2022/10/08